【基金懶人包】基金是什麼?基金新手入門教學(下)

在認識了基金以及基金如何分類後,我們應如何挑選可投資的基金?本篇入門教學下半篇文章建議可以用三種方式篩選出適合投資的基金,並介紹兩個判斷投資組合績效的指標數值供讀者自行分析心儀的標的。

(最後更新時間:2022/08/04

基金的績效怎麼看?

在此列舉三種常見方式:

1. 用績效挑基金:四四三三法則

過去的表現雖然不等於未來,但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譬如傑出的績效可能來自基金經理人的專業,或是適逢該基金投資標的正好處在景氣循環正好的時機等等。總之,我們不妨可以先用一些過去績效指標來量化基金的表現。但應如何量化?有哪些方式呢?最常見的方法是觀察基金長期的績效是否能贏過大盤或同一類型的基金績效。

由國內基金評比的專家,兩位台大財金系邱顯比教授與李存修教授所提出的四四三三法則,就是根據過去績效表現挑選出短中長期皆表現優異的基金。四四三三法則挑選基金的原則如下:

a. 挑選出一年期績效在同類型中排名前四分之一的基金。
b. 從前一步驟挑選出來的基金中,再挑選出兩年、三年、五年期績效以及今年以來績效在同類型中排名前四分之一的基金。
c. 從前一個步驟挑選出來的基金中挑選出六個月績效在同類型中排名前三分之一的基金。
d. 挑選出三個月績效在同類型中排名前三分之一的基金。

2. 用穩定度挑基金:標準差與 β

投資標的的價格起伏往往會對投資人的心理造成壓力,巨大的起伏也可視為未有效控制風險所導致的結果,基金報酬表現如果時常像雲霄飛車般震盪,往往會讓投資人無所適從,難以判斷出場進場時機。
判斷波動程度的風險衡量指標有「標準差」以及「 β(Beta)值」,其中,「標準差」表示報酬率的波動程度,一般用來衡量投資的「總風險」,當基金報酬率的標準差愈大,表示波動程度愈大、風險愈高。
而總風險又可分為由總體因素造成的「系統風險」與由個別因素造成的「非系統風險」。「β值」則是表示個別基金表現對於整體市場風險的敏感度,判斷「系統風險」的指標。當β等於1時,表示基金與市場完全同漲同跌,β > 1表示基金的漲跌程度大於市場,代表風險較大;相對來說,當β < 1時代表風險較小。

3. 用投資組合的效率挑基金:夏普指標與崔納指標

投資組合效率 =

(在一段時間內的)「報酬」/「風險」

俗話說:高風險盼隨著高報酬,但此關係非必然,所以在挑選基金時可以以此標準衡量標的的風險是否有帶來同等比例的報酬,作為衡量基金績效的標準。舉例來說,假設過去一年A基金與B基金的績效同樣為10%,但A基金的波動率是3%,而B基金的波動率是8%,代表A基金在控制漲跌方面有較佳的表現,

夏普值(Sharpe ratio) 與 崔納值(Treynor ratio) 就是衡量投資組合效率的指標,衡量一段時間內,基金每承受一單位風險所獲得的「超額報酬」。

在繼續介紹Sharpe ratio 和 Treynor ratio前我們應先認識超額報酬以及無風險利率的概念。「無風險利率」指的是沒有風險的利息收入,譬如將錢存至銀行定存,定存所允諾的利息即可視為一種無風險利率,因為銀行倒閉的機會不高且一定會在定存到期時歸還定存本金以及支付利息,因此可以視為無風險利率。其他還有像是美國公債,也屬於無風險利率常借稱的標的。

認識了無風險利率後,就可以了解「超額報酬」的意思,它指的是投資組合的績效超過一個被用來作為比較基準的幅度,其中,Sharpe ratio 和 Treynor ratio都是與「無風險利率」比較而算出超額報酬。兩項指標的計算公式如下:

夏普值與崔納值的計算公式:

夏普值 =(報酬率 – 無風險利率) / 標準差
崔納值 =(報酬率 – 無風險利率) / 貝他值

在使用這兩項指標時要注意,指標的數值只能用來比較有同樣無風險利率作為基準的標的,譬如美國的無風險利率和台灣的不同,因此我們無法在計算出台灣境內基金後與美國的基金進行比較。

總結

通常投資範圍越廣、或投資債券比重越高的基金風險相對較低,了解基金的分類後,還要搭配自己的風險承受度,才能挑到最適合的基金。

投資一定有風險,但也不需要過度恐慌。只要挑選適合自己風險承受程度的基金,定期檢視投資部位,就能安心享受投資。

免責聲明:所有交易均有風險,請謹慎投資。本文僅作為教學目的,而非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