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購屋者來說,凶宅是一個避之唯恐不及的詞彙。然而,假設真的不幸買到了凶宅,該如何處理?如果賣方事前未告知,而購屋者發現房屋屬於凶宅,又該如何申請求償或解約?本文將深入探討凶宅的定義、處理步驟,以及購屋合約中的常見陷阱,助你在購屋過程中避免風險,順利購得心儀房產。
其實目前並未有明確的法條規定何謂凶宅,但根據內政部公佈的「不動產標的現狀說明書」中的應記載事項,凶宅的定義如下:本建物(專有部分)於產權持有期間是否曾發生兇殺、自殺、一氧化碳中毒或其他非自然死亡之情形,若有,應敘明。
為了明確判斷凶宅,購屋者可參考以下三個指標:
購屋者可以透過以下方法查詢房屋是否為凶宅:
根據台灣民法的相關規定,凶宅屬於不動產交易中的重大瑕疵,這意味著賣方在交易中應對此瑕疵負責。以下是法規摘要及購屋者的應對選擇:
當房屋被確定為凶宅後,購屋者有以下兩種選擇:
購屋時,凶宅往往對房屋價值造成顯著影響,因此不少屋主會尋求「洗白」的方法,希望恢復房屋的市場吸引力。然而,並非所有方法都能有效減輕凶宅的負面影響,以下將介紹幾種常見的處理方式及其效果。
如果凶宅是獨棟房屋,拆除重建是一種普遍被接受的處理方式。這種做法通常包括將房屋拆除,讓空地曝曬一段時間後再重新建造。由於新建物與原建物在法律上屬於不同的建築,先前發生事故的「專有部分」也不再存在,因而新房屋不會再被認定為凶宅。
這種方法的優點在於,它不僅從物理上消除了凶宅的痕跡,也在社會觀念上較易被接受,能有效恢復房屋的市場價值。然而,這也意味著屋主需承擔拆除和重建的成本,適合有經濟能力且房屋本身價值較高的屋主考慮。
委託洗屋師指的是請人在凶宅內居住一段時間,通常約一年,藉此證明該房屋無異常狀況,減輕未來買家的心理障礙。然而,從法律的角度來看,這種方法並不能真正「洗白」凶宅。因為事故發生的「時間」和「地點」等基本事實並未改變,房屋仍然必須在出售時標註為凶宅。
儘管如此,委託洗屋師的成本相對較低,對於預算有限但仍希望提高房屋吸引力的屋主來說,這是一種有可能改善房屋交易條件的策略。若能有效消除潛在買家的心理疑慮,或許可以爭取到較有利的價格。
轉手交易是一種相對冒險的方式。在內政部的《不動產說明書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中,轉手後的房屋不必再被標記為凶宅。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房屋能完全擺脫凶宅的標籤。
在實務中,法院會根據「事故發生經過」及「事故發生後的時間長短」等因素,對轉手後的房屋是否仍然屬於凶宅進行個案判斷。如果轉手者在明知房屋曾發生事故的情況下,故意隱瞞事實,後續買家仍有權向其追究法律責任。因此,這種方法存在較大的法律風險,並不推薦屋主輕易嘗試。
總結來說,拆除重建是最為有效的凶宅處理方式,能從根本上改變房屋的法律與市場狀態;而委託洗屋師和轉手交易則有其局限性,需根據具體情況謹慎選擇。對於希望最大限度保護房屋價值的屋主而言,了解各種方法的優缺點,並結合自身需求做出決策,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