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是什麼?地球上最關鍵的「隱形資源」
稀土(Rare Earth Elements, REE)是指一組在地殼中含量稀少、開採難度高的金屬元素。
雖然部分稀土金屬在自然界並非極端稀少,但其提煉過程繁複且污染性高,因此被歸類為「戰略性稀有金屬」。
稀土主要分為兩類:
- 輕稀土(Light Rare Earths):如鑭(La)、鈰(Ce)、釹(Nd)等,應用於磁鐵、觸媒與照明。
- 重稀土(Heavy Rare Earths):如鏑(Dy)、鋱(Tb)等,用於高性能馬達與軍工科技。
目前全球共認定 17 種稀土元素,涵蓋從鑭(La)到釔(Y),被廣泛運用於高科技、能源及國防領域。
稀土用途:從AI晶片到風力發電的關鍵材料
稀土被譽為「科技的維生素」。它們雖不直接構成產品的主要部分,但對性能、穩定性與能源效率具有決定性影響。
主要用途包括:
- 電子與通訊設備:手機螢幕、雷射、光纖網路、電腦晶片。
- 新能源產業:電動車馬達、風力發電機、混合動力車電池。
- 軍工與航太:精密雷達、戰機、導彈系統。
- 醫療科技:MRI掃描儀、放射線治療設備。
下表為稀土主要元素與用途整理:
稀土金屬 | 主要用途 |
---|---|
鑭(La) | 透鏡、照明、超導化合物 |
鈰(Ce) | 觸媒轉化器、石油精煉 |
釹(Nd) | 永久磁鐵、雷射、電動車馬達 |
鋱(Tb) | 綠色螢光劑、混合馬達磁體 |
鏑(Dy) | 高溫磁鐵、混合式車馬達 |
銪(Eu) | 顯示螢幕紅磷光體、核反應爐 |
鈧(Sc) | 鋁合金、照明設備 |
釔(Y) | 超導合金、燃料電池、磁鐵 |
全球稀土產量與儲量:中國仍居主導地位
根據 2025 年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 最新統計,中國仍是全球稀土最大生產國與出口國,
占全球開採量近 70%,在冶煉與分離技術上更擁有壓倒性優勢。
國家 | 2024年開採量(噸) | 儲量(噸) |
---|---|---|
中國 | 270,000 | 44,000,000 |
美國 | 45,000 | 1,900,000 |
澳洲 | 13,000 | 5,700,000 |
緬甸 | 31,000 | NA |
印度 | 2,900 | 6,900,000 |
越南 | 300 | 3,500,000 |
巴西 | 20 | 21,000,000 |
俄羅斯 | 2,500 | 3,800,000 |
除中國外,澳洲與美國 正加速建立獨立供應鏈,以降低對中國的依賴。
美國加州的 Mountain Pass 礦區 是全國唯一稀土礦,正重新啟動生產。
土耳其新發現稀土資源,引發市場關注
2022 年,土耳其政府宣布在 Beylikova 地區發現 6.94 億噸稀土礦藏,
若數據屬實,將使土耳其成為全球潛在的稀土新勢力。
不過業界指出,這一數字若指的是「礦石量」而非「稀土氧化物(REO)」量,
實際可開採量可能僅相當於約 1,200 萬噸 REO,仍低於中國與巴西。
分析人士認為,即便儲量龐大,若缺乏提煉與分離技術,短期內仍難挑戰中國在產業鏈的主導地位。
為何各國仍依賴中國進口稀土?
雖然全球多國擁有稀土礦藏,但開採與提煉過程具高污染、高成本特性。
中國以較低環保標準承接全球需求,使其形成「供應成本最低、產能最大」的優勢。
美國能源部估計,若在美國境內重啟大規模稀土冶煉,成本將比中國高出 3 倍以上。
因此,儘管美中貿易緊張,多數企業仍選擇依賴中國供應鏈。
稀土開採與環境污染:綠能背後的代價
稀土被廣泛應用於「乾淨能源」產業,但開採與精煉過程本身卻高度污染。
化學溶劑、放射性副產物與重金屬排放,使稀土開採區域面臨嚴重環境風險。
烏克蘭稀土資源與川普的戰略盤算
美國總統川普在任內多次提及「減少對中國稀土依賴」,
並表態希望取得烏克蘭境內的稀土開採權。
根據外界估算,烏克蘭擁有全球約 5% 的稀土儲量,
主要分布於中部與東部的「烏克蘭水晶盾地帶(Ukrainian Crystalline Massif)」。
然而,這些礦區多為未開採的「綠地資源(Greenfield)」,
且約 20%~40% 的礦藏位於俄羅斯控制區。
若戰事未結束,短期內仍難投入開發。
川普希望藉烏克蘭稀土確保美國能源安全與軍事供應,
同時避免在本土進行高污染的冶煉作業。
結語:稀土之爭是新時代的能源戰爭
稀土已不僅是礦產資源,更是牽動國際供應鏈與地緣政治的戰略核心。
隨著川普關稅、中國稀土出口管制、各國尋求替代來源,稀土市場正進入新一輪重組期。
短期來看,中國仍掌握全球主導權;
中長期而言,澳洲、土耳其與烏克蘭等國的開發進度,
將決定未來全球科技與新能源產業的競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