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D指標詳解:如何運用KD指標判斷股市趨勢?


什麼是KD指標?

KD指標(Stochastic Oscillator)是技術分析中常用的指標之一,由K線與D線組成,主要用來衡量股價在一段時間內的強弱趨勢。KD指標可協助投資者判斷股價的超買、超賣狀態,以及可能的趨勢反轉點。

KD指標最早由George Lane於1957年提出,並被廣泛應用於股票市場、期貨、外匯等金融市場。目前,幾乎所有交易軟體都內建此指標,幫助投資者進行趨勢分析。


KD指標的基本概念

KD指標由兩條線組成:

  • K線(%K): 反應價格的變動速度,被稱為”快線”。
  • D線(%D): K線的移動平均線,被稱為”慢線”。

K值對當前股價變化較為敏感,而D值則是K值的平滑化數據,因此D值相對穩定。


KD指標的兩大應用

KD指標主要有兩種使用方式:

  1. 透過KD值判斷股價是否處於超買或超賣區間
  2. 透過KD黃金交叉或死亡交叉來判斷股價的關鍵轉折點

1. KD指標用法:判斷超買與超賣

KD指標的數值範圍介於0至100,市場一般將80與20作為關鍵分界點。

KD數值市場狀態可能趨勢
KD > 80超買區可能持續上漲,但需留意回檔風險
KD < 20超賣區可能持續下跌,但有機會反彈

當KD指標進入極端區域時,通常表示股價已經大幅上漲或下跌,此時投資者需留意可能的轉折點。

範例分析:0050 ETF的KD指標應用

以台股市值最大的ETF 0050 為例,當KD值跌至20以下(超賣區),股價可能即將回升;而當KD值超過80(超買區),則可能出現回檔。


2. KD指標用法:判斷股價關鍵轉折點

KD指標的交叉信號通常被視為股價趨勢轉變的關鍵。

交叉類型定義可能趨勢
黃金交叉當K線由下往上穿越D線可能出現上升趨勢(買入訊號)
死亡交叉當K線由上往下跌破D線可能出現下降趨勢(賣出訊號)

範例分析:0050 ETF的黃金交叉與死亡交叉

以0050 ETF為例,當K線上穿D線(黃金交叉),股價通常會開始上漲;反之,當K線跌破D線(死亡交叉),股價可能開始回落。


KD指標的計算方式

KD指標的計算分為兩步驟:

1. 計算RSV值(未成熟隨機值)

RSV = (今日收盤價 – 最近N天最低價) ÷ (最近N天最高價 – 最近N天最低價) × 100

其中,N值通常設定為9天,即KD(9,3,3)中的「9」。

2. 計算K值與D值

K值 = 昨日K值 × (2/3) + 今日RSV × (1/3)
D值 = 昨日D值 × (2/3) + 今日K值 × (1/3)

一般來說,技術分析軟體會自動計算KD指標,投資者無需手動計算。


KD指標的缺點與使用注意事項

1. KD指標可能出現鈍化現象

當市場處於強烈的單邊趨勢時,KD指標可能長時間維持在高檔(>80)或低檔(<20),導致無法有效判斷轉折。

解決方案: 可搭配均線(MA)、相對強弱指標(RSI)等其他技術指標進行輔助判斷。

2. KD指標適用於震盪市場,不適用於趨勢行情

KD指標適合在盤整或震盪行情中使用,當市場處於明顯的多頭或空頭趨勢時,KD交叉信號可能會出現較多誤判。


總結:如何運用KD指標提高交易勝率?

  1. KD指標超買超賣: KD值>80時,警惕回檔風險;KD值<20時,留意反彈機會。
  2. KD黃金交叉與死亡交叉: 黃金交叉為買入訊號,死亡交叉為賣出訊號。
  3. 避免KD指標鈍化影響: 在趨勢行情中,建議搭配其他指標(如均線、RSI)進行確認。

透過合理使用KD指標,投資者可更精準地掌握市場趨勢,提高交易勝率!

席勒本益比是什麼?可以用席勒本益比判斷大盤趨勢嗎?

席勒本益比是由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耶魯大學的羅伯特·席勒教授所發明的。席勒本益比可說是本益比的一種進階版本,改善了本益比中的盲點,消除景氣周期中利率變化而引起的比率波動。類似的概念可見於基於總市值與 GDP 比率的市場估值。因此可視為一個更合理的市場估值指標。財富101將使用席勒本益比計算美國股市中一些不同產業個股的席勒本益比。列出席勒本益比後,可看出哪些個股是該產業中最便宜的。

席勒本益比如何計算?(以美國S&P500為例)

席勒本益比計算公式為:股價(Price)/過去十年的平均每股盈餘(EPS)

  1. 使用標準普爾 500 指數公司過去 10 年的年收益。
  2. 使用 CPI 考量通貨膨脹,調整過去的收益;將過去的收入調整為今天的美元價值。
  3. 平均過去十年本益比的調整值。
  4. 席勒本益比 等於標準普爾 500 指數的價格與過去十年的平均獲利的比率。

本益比恐誤導投資者
舉一個標準普爾500的歷史事件作為案例解說:一般的本益比是使用標準普爾 500 指數與標準普爾 500 指數公司過去 12 個月收益的比率,但在經濟擴張期間,公司的利潤和收益都很高,而高收益會降低本益比;相反的,在經濟衰退期間,利潤很低,收益也很低,所以會使本益比變高。

在標準普爾500的歷史上,本益比的最高峰值是 2009 年第一季度的 123。到那時,標準普爾 500 指數已經從 2007 年的峰值下跌了 50% 以上。本益比之所以高是因為收益低迷。2009年第一季度本益比為123,遠高於15的歷史均值,乍看之下是泡沫化,但現在回頭看,當時其實是近期歷史上投資標準普爾500的最佳時機。

那麼若計算當時的席勒本益比數據會得到什麼結論呢?會得到 1​​3.3,是在標準普爾500數十年來中最低的本益比數值,清楚地指出當時應該買入股票。

想查詢美股的席勒本益比數據,可前往multpl網站,可查到當前及歷史的席勒本益比資料,了解大盤趨勢。以2022年8月中的數字來看,目前的席勒本益比為32.03,幾乎是歷史平均值16.97的兩倍了。

席勒本益比可反映市場投報趨勢

假設長期來看,大盤的席勒本益比會反轉到最近的20年平均水準25.9,那麼未來的市場投報將來自三個方面:

  1. 席勒本益比收縮至最近 20 年平均水準
  2. 股息
  3. 業務增長

因此,投資回報等於:

投報率 (%) = 股息收益率 (%) + 業務增長 (%) + ( 平均席勒本益比 / 目前席勒本益比 ) (1/T) -1

由此我們估計,在席勒本益比目前的水平上,未來的市場回報率將在-2.7%左右。這是歷史隱含回報、實際回報和長期利息。利率確實對市場投報有影響。

實際上,席勒本益比不會在 8 年後完全反轉到平均值。假設市場在平均值的 50% 到 150% 範圍內震盪,下表列出從非常幸運的狀況到很不幸運的狀況的未來投報範圍:

設想席勒 8 年後的 本益比從今天開始的年回報率 (%)
真幸運平均 x 150%2.4%
幸運的平均 x 125%0.1%
逆轉均值平均值 x 100%-2.7%
倒霉平均 x 75%-6.1%
真倒霉平均 x 50%-10.8%

超額本益比 收益率 (ECY)

隨著研究持續加深,羅伯特·席勒教授最近又推出了一個新的指標,稱為“超額 CA本益比 收益率”或 ECY,以更準確地了解股市。ECY 是通過席勒本益比的倒數計算得出,這實際上是席勒收益率,減去美國 10 年期國債收益率(也就是一般假定的無風險利率)。其背後的原理是通常用作股票估值的貼現率,可以成為影響股票價格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利率下降時,較低的貼現率往往會推高股價並推高 CA本益比 比率。因此,引入了 ECY 來反映這種效應。這個數字表示股票支付債券的保證金。簡單來說,ECY 越高,(相對於債券)股票市場的吸引力越大。

關於超額本益比我們將會在之後的文章中詳細解說。

不同市場層面的投資策略

席勒本益比和總市值佔 GDP 的比率可以很好地指導投資者在不同市場估值下決定投資策略。歷史市場回報證明,當市場公平或被高估時,採取防禦措施是值得的。擁有高質量業務和強大資產負債表的公司將在這種環境下提供更好的回報。當市場便宜時,資產負債表強勁的受挫公司可以提供超額回報。

投資參考要點:

  1. 當市場的席勒本益比合理或僅略高時(與歷史平均本益比相當時),可遵守價值投資,挑選優質公司投資,例如那些獲巴菲特和蒙格親睞的優質公司。
  2. 當市場被低估時,購買像Ben Graham Net-Net Screener中的那些低風險的受挫公司。買一籃子不同的標的才能多樣化資產,分散風險。
  3. 如果市場估值過高,建議保持現金在手,見機考慮對沖或做空。

席勒本益比總結

相較於一般本益比,席勒本益比透過將平均本益比拉至前10年的時間計算獲利,從數學上降低了劇烈短期經濟震盪對獲利計算的影響。在計算中也有考量到通膨,因此被視為比一般本益比有著更好的評估市場的能力。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由於使用了十年的本益比平均值,有研究顯示席勒本益比對長期的投報預測比短期的預測性較好,若做短期投資的投資者可能不能只參考席勒本益比,同時,由於個股存在著劇烈震盪的情形,因此席勒本益比也不適合用在個股。

但席勒本益比仍然可以做為長期投資的參考,使用席勒本益比的最好方式是做資產配置,隨著市場穩定成長,賺取穩定紅利。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