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入門必看!0基礎新手也能輕鬆上手的股票教學

股票投資入門:基礎知識

在進入股票市場之前,投資新手應該了解股票的基本概念及操作方法。股票是公司用來籌集資金的方式,投資者購買股票後,將擁有公司的一部分所有權。公司將籌集到的資金用於業務發展,而投資者可以通過股價上漲和股息獲得回報。這種形式的投資可能在一開始看起來複雜,但了解幾個關鍵概念後,新手也能輕鬆入門。

股票基本概念

  1. 股票代碼
    股票代碼是用來識別不同公司股票的符號。例如,在台灣,台積電的股票代碼是「2330」,而美國蘋果公司的股票代碼是「AAPL」。
  2. 股票價格
    股票價格即每股的價值,這由市場的買賣方決定。投資者通過證券交易所購買或出售股票,並通過價格的變動獲得利潤。
  3. 股票交易時間
    每個市場的交易時間不同。以台灣股市為例,開盤時間為每週一至週五的9:00至13:30。了解交易時間很重要,因為這決定了你何時可以進行買賣操作。

三大常見的股票投資工具

  1. 個股投資
    • 適合想要自己挑選公司股票並進行深入研究的投資者。
    • 需要花時間了解公司的財務狀況和市場趨勢。
    • 優點:靈活性高,可自行選擇具潛力的公司股票。
    • 風險:投資單一公司,股價波動大,風險集中。
  2. ETF(指數型股票基金)
    • ETF追蹤市場指數或特定行業,投資者可一次購買多種股票,實現分散投資。
    • 優點:分散風險,交易成本低。適合長期投資。
    • 風險:仍會受到市場整體波動影響。
  3. 共同基金
    • 由專業經理人管理,投資者不需花時間研究股票,適合新手和忙碌的人。
    • 優點:專業管理,省時省力。
    • 風險:管理費用較高,無法保證收益。
投資工具適合新手度特點風險
個股⭐⭐⭐直接購買單一公司股票,投資自由度高需要自己研究,單一公司表現會直接影響投資回報
ETF⭐⭐⭐⭐⭐分散投資,將多種股票組合成一籃子股票,風險較分散雖分散風險,但無法避免市場系統性風險
共同基金⭐⭐⭐⭐由專業經理人操作,適合不想花太多時間研究的投資者管理費較高,需信任基金經理人的操作,無法保證收益
三大常見的股票入門相關商品

股票新手如何通過股票賺錢?

賺錢的方式主要有兩種:價差交易股息收入

  1. 股票價差交易
    股票價格因市場需求變動而波動,當投資者以較低價格買入股票,並以較高價格賣出時,能獲取差價。這種方式適合具備市場分析能力並願意承擔風險的投資者。
  2. 股息收入
    當公司獲利時,可能會將部分利潤分配給股東,這就是股息。股息可以以現金或股票的形式發放。許多穩定的公司會定期發放股息,這對於尋求穩定被動收入的投資者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許多投資新手常誤會股票配息等於賺錢,但其實股票經過「除權息」,股價會直接下跌,也就是說,如果後續股價沒有回升至發配息前的價格,事實上並沒有賺到股利。相反地,後續股價回升(稱為填權息),才真正有賺到錢!延伸閱讀:高股息不等於高報酬:破解投資迷思

賺錢方法解釋優點風險
股票價差低買高賣,通過股價變動賺取差價快速收益,適合短期投資市場波動大,需掌握賣出時機
股息收入公司盈利時發放股息,投資者可定期獲得現金或股票穩定收入,適合長期持有股息分配後股價下跌,需等填息才能實現收益
通過股票賺錢方法比較

股票交易成本與風險考量

股票交易涉及多種成本,了解這些隱藏費用對於計算投資的實際回報至關重要。

  1. 手續費
    在台灣,股票交易的手續費率為成交金額的0.1425%。投資者在買入和賣出股票時都需要支付手續費。
  2. 交易稅
    賣出股票時需支付0.3%的交易稅,這會影響總體回報,特別是對於短期交易者來說,頻繁買賣可能會增加成本。
  3. 股利所得稅
    當投資者收到股息時,需繳納所得稅,稅率依據個人所得情況有所不同。新手應該了解這一點,以便在計算投資回報時將稅務因素考慮在內。
成本項目說明費用
手續費買入和賣出股票時都需支付證券商收取的費用0.1425% 每筆交易金額
交易稅只有賣出股票時才需繳納的稅款0.3%
股利所得稅股息收入需繳納的稅款,適用於持有並收到股息的情況根據個人所得情況適用不同稅率
股票的交易成本

台灣股市的基本規則與要素

投資台灣股票市場時,了解以下幾個關鍵點對於新手至關重要:

  1. 上市、上櫃與興櫃
    台灣股市分為上市公司上櫃公司興櫃公司。上市公司的資本規模最大,風險較低,而興櫃公司雖然具備高成長潛力,但風險也相對較高。因此,新手建議從上市和上櫃公司開始。
  2. 三大法人
    台灣股市的「三大法人」是指外資、投信、自營商。這三類大資金玩家的動向對股市影響深遠,因此投資者應密切關注其資金流向。

股票新手如何開始投資股票?

  1. 開立證券戶與銀行交割帳戶
    新手需要在證券商處開立證券戶,並設定銀行交割帳戶,用於股票的買賣結算。
  2. 學習下單操作與市場走勢分析
    投資者應學會如何查找股票代碼、下單交易,並持續跟蹤市場走勢。通過基礎分析和技術分析來決定最佳的買賣時機,是股票投資的重要步驟。

理解基金名稱中的英文代號:選擇適合你的股份類別

在投資基金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注意到基金名稱後的英文代號。這些代號並不僅僅是隨意附加的字符,而是代表著不同的股份類別,這些類別旨在滿足不同投資者的需求。因此,弄清楚這些代號所代表的意義,可以幫助投資者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法人與一般投資人的股份類別

法人專屬股份類別

對於大型法人機構,如退休基金或上市公司,它們的投資目的通常是尋求長期的資本增長,這類投資者較少關心配息,因此基金公司為其設計的股份類別往往手續費較低,入門門檻較高。常見的英文代號包括I股、N股等。

一般投資人的股份類別

相比較之下,一般投資者的投資金額相對較小,且投資目的多樣,交易頻率也較高。為這類投資者設計的股份類別通常有不同的特性:

  1. 手續費收取時機
  • 前收型別:在申購基金時就向投資人收取手續費,常見代號有A股、C股等。
  • 後收型別:在贖回基金時才收取手續費,常見代號包括B股、C2股、Y股等。
  1. 根據配息與否的分別
  • 累積類別:收益會累積在基金中,不會分配給投資者,通常以「(acc)」標註,如A股、A(acc)股。
  • 配息類別:將收益分配給投資者,可依頻率分為月配息、季配息、半年配息等,配息級別常以「dis」標示,例如A Dis股、A(dist)股。

匯率避險

當基金名稱中出現「hdg」時,表示該幣別的匯率已經過避險處理,這對於投資外幣基金的投資者而言相當重要。

購買基金的注意事項

透過了解不同的基金股份類別,投資者可以更好地選擇符合自身需求的產品。每個代號背後都有其特定的含義和應用場景,因此在投資之前,建議仔細閱讀公開說明書,向基金公司或通路進行詢問,弄清楚每個代號的具體意義,避免在購買過程中產生誤解或錯誤的選擇。

基金名稱與代號結論

基金市場如同一個多樣化的超市,各類型產品應有盡有,以供投資者選擇。在進行基金投資時,充分理解基金名稱後的英文代號,不僅能幫助您選擇合適的投資標的,還能使您的投資決策更具信心與有效性。希望本文能助您在投資基金的旅程中避開常見的迷失,順利實現財務目標!

基金延伸閱讀

  1. 00940 元大臺灣價值高息 ETF|成分股、配息、優缺點一覽
  2. 分散投資組合的5個技巧
  3. 私募基金是什麼?一般公開基金有何不同?
  4. 交易所交易基金 (ETF) 與共同基金 (Mutual Fund) 的差異

買基金好嗎?深入了解贖回技巧與投資策略

隨著投資觀念的普及,越來越多人開始將目光投向基金這一金融產品。對於新手投資者而言,了解如何選擇基金及贖回的相關技巧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將帶您快速掌握基金的基礎知識,並提供有效的贖回技巧,助您成功進行基金投資。

單筆投資 vs. 定期定額

在投資理財的過程中,投資者常常需要在單筆投資和定期定額投資之間做出選擇。手上擁有一筆資金時,如何選擇合適的投入策略對於未來的回報和風險管理至關重要。

單筆投資

單筆投資是指一次性投入一筆較大金額(通常為一萬元以上)於基金中。這種方式允許投資者根據市場變化選擇最佳進場時機,例如在市場低點進場,並在高點贖回,從而實現獲利。然而,若在高點買入,短期內就可能面臨損失。因此,單筆投資適合對市場有一定了解和判斷的人,特別是那些對市場題材或景氣循環較為敏感的投資者。

單筆投資的優劣分析

優點:

  1. 抓住市場機會 :若市場在低點時購買,單筆投資可以迅速獲得較大的獲利空間。
  2. 簡單明瞭 :投資者只需考慮一次進場點,節省了後續管理的時間。

缺點:

  1. 風險集中 :若選擇在高點買入,短期內可能會遭受重創,造成資本損失。
  2. 市場判斷難度 :需要對市場有較強的判斷能力,以成功找到最佳進場時機。

定期定額投資

與單筆投資相比,定期定額投資每隔一段時間(例如每月)固定投資一筆資金。這種方式不僅有助於小額資金的積累,還適合希望長期投資的投資者。因為市場波動會影響基金的淨值,會讓投資者在低點時獲得更多單位,而在高點時則獲得較少,進而形成「平均投資成本」,有助於降低風險並積累複利效果。

定期定額投資的優劣分析

優點:

  1. 攤平風險 :定期定額能夠隨著市場波動買進不同單位,從而降低整體的平均成本。
  2. 強迫儲蓄 :每月定期投資的方式能幫助投資者形成良好的儲蓄習慣,長期累積資本。

缺點:

  1. 潛在的機會成本 :若市場在特定時間內持續上升,可能錯失大量獲利的機會。
  2. 複雜性 :對於某些計算不熟悉的投資者來說,定期定額投資的持續管理可能會增加複雜性。

選擇投資策略的時機

預期基金績效良好

如果您看好某檔基金未來的績效,而市場環境也非常理想,選擇單筆投資可在較低價格的時候購買,從而增加利潤。

預期基金績效波動

若預期市場環境會非常波動,那麼選擇定期定額能夠比較有效地攤平風險,這樣即便在價格下跌時,您也能以較低的成本買到單位。

對於不太能判斷市場趨勢的投資者來說,定期定額無疑是較為穩妥的選擇。

根據市場和資產類別選擇策略

穩定成長的市場

在穩定增長的市場環境中,單筆投資可能會讓投資者快速獲利。然而,如果市場跌落,定期定額的方式能更好地抵抗下行風險。

波動性較大的市場

在高波動性的市場中,例如科技股或新興市場,定期定額策略可以平均投資成本,降低因選錯進場時點而產生的風險,是相對保守的方式。

長期持有的資產類別

對於需要長期持有的資產類別,定期定額策略能更好地適應市場的浮動,並讓投資者避免情緒驅動的決策。然而,若對某個特定資產有絕對的信心,在有頗具上漲潛力的時候,也可以考慮單筆投資。

如何正確贖回基金?

在基金贖回方面,不同類型的基金贖回處理時間各有不同:

  • 境內基金:大約需要2至4個營業日。
  • 境外基金:一般需要5至7個營業日才能入帳。
  • 貨幣基金:國內貨幣基金通常在1個營業日後入帳,而海外貨幣基金則需2個營業日。

另外,基金贖回分為全面贖回和部分贖回,您需要清楚指示是從「贖回基金中扣除」還是從另外的戶頭中扣除,這樣可避免不必要的困擾。

基金類型通常贖回天數
境內債券型基金1-2工作天
境內股票/平衡型基金3-5工作天
境內組合型基金4-5工作天
境外債券型基金5-7工作天
境外股票/平衡型基金5-7工作天
境外組合型基金7-10工作天

基金結論

在選擇基金投資時,無論是單筆投資還是定期定額,都需根據自身的財務狀況和市場預期做出適合的決策。同時,理解贖回過程和所需時間也能幫助您更好地掌控資金流動。希望以上的信息能幫助您在基金投資路上更為順利,成功達成您的財務目標!

基金延伸閱讀

  1. 在經濟衰退中可投資的8種基金類型
  2. 【基金懶人包】基金是什麼?基金新手入門教學(上)
  3. 【基金懶人包】基金是什麼?基金新手入門教學(下)
  4. 分散投資組合的5個技巧
  5. 投資心態養成:理財方法與投資話術如何區別?

分散投資組合的5個技巧

當市場蓬勃發展時,幾乎沒有投資人會以低於買入價的價格出售股票,多數會續抱,看著紙上富貴開心的做好所謂的長期投資。然而,由於我們永遠無法確定市場在任何時候會做什麼,所以千萬不能忘記一點:無論在任何市場條件下,多元化自己的投資組合是最高原則。

熊市來臨之際,建立一個投資策略以減輕熊市中的潛在損失是很重要的事情,也就是我們台灣股民耳熟能詳的一句話:不能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這是分散投資概念的核心論點。

藉由本文,財富101希望能帶領讀者瞭解為什麼分散投資對投資組合很重要,以及能幫助分散投資組合的五個技巧。

分散投資組合的五個技巧重點整理

  • 投資者被警告永遠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投資)放在一個籃子裡(證券或市場),這就是分散投資概念的核心論點。
  • 為了實現多元化的投資組合,尋找具有低相關性或負相關性的資產類別,這樣,如果一個資產類別下降,另一個資產類別往往會相互抵消。
  • ETF和共同基金是選擇能夠分散投資組合的資產類別的簡單方法,但必須注意隱藏成本和交易傭金。

分散投資是什麼?

分散投資是許多財務規劃師、基金經理和個人投資者的信條。這種資產管理策略是將不同的投資混合在一個組合中。分散投資背後的理念是,各種投資將產生更高的回報。投資者透過投資於不同的標的來降低的風險。

幫助分散投資組合的5種方法

投資是一種分析藝術,而不是隨機壓大壓小的賭博,因此,在建立出多元化投資前,我們都應練習有紀律和多元化投資的時機。一般作為韭菜的普通投資者對市場做出反應時,很可能已經造成了損失,而善用分散投資技巧可以讓投資者隨時進行防禦或有限度的被動止損,一個足夠多元的投資組合加上五年以上的長期投資通常可以抵御大多數市場風暴。

以下是幫助投資人實現分散投資的五個技巧:

分散投資在不同市場

股票並不是唯一可以投資的標的。我們還可以投資商品、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和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等等。而且不要只拘泥於自己熟悉的國內市場,而應該要想得更遠一點,走向全球的市場。如此一來就更將風險分散開來,將來有一天可以帶來更大的投資報酬。

儘管分散風險是好策略,但矯枉過正仍然是會造成反效果。確保把自己的投資組合控制在一個可管理的範圍內。例如一般人通常注意力最高只能放在20到30個標的,沒有時間或資源來跟上,投資於100種不同的工具是沒有意義的。盡量把自己限制在20到30種不同的投資。

考慮指數或債券基金

投資者可能會考慮將指數基金或固定收入基金加入組合,投資於跟蹤各種指數的證券,這對投資組合來說是一種很好的長期多樣化投資。透過增加一些固定收入的方式,投資者能進一步對沖投資組合,對抗市場波動和不確定性的影響。而且指數基金的管理和手續費用通常比一般基金還低,這是投資指數基金的另一項優勢。

指數基金的一個潛在缺點可能是其被動管理的性質。雖然不動手的投資通常是便宜的,但在低效的市場中,被動管理的基金可能只是次優的。例如,主動管理在固定收入市場中可能是有益的,特別是在具有挑戰性的經濟時期。

繼續建立投資組合,定期增加投資

如果持有10,000元的投資,使用成本平均法就能幫助拉平由於市場波動所造成的波峰和波谷。這種策略背後的想法是透過在一段時間內投資相同數量的資金來減少投資風險。

透過成本平均法,定期把錢投資到一個指定的證券組合中。使用這種策略的投資者可以在價格低的時候買更多的股票,在價格高的時候買少一點。

知道何時退出,緊跟整個市場條件的任何變化。

要知道自己投資的公司正在經歷什麼事件。如此一來就能知道什麼時候該停損賣出股票,並轉向下一個標的。

隨時留意傭金費用的高低

永遠要瞭解自己支付的費用能為自己帶來什麼。有些公司收取月費,而其他公司則收取交易費。這些費用肯定會增加,並侵蝕獲利。

要清楚了解所支付的費用和所得到的東西,而且記住,最划算的選項不一定是最好的。

分散投資常見的問題

為什麼應該分散投資?

分散投資有助於投資者不 “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這個想法是,如果一隻股票、行業或資產類別下滑,其他的可能會上升。如果持有的證券或資產彼此之間沒有密切的關聯性,這一點尤其正確。從數學上講,分散投資可以降低投資組合的整體風險,而不影響其預期收益。

指數基金是否具有良好的分散性?

根據定義,指數基金或ETF複製了一些指數。根據哪個指數,它可能比其他指數更分散。例如,標準普爾500指數有500多支成分股,而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只有30支,比起標準普爾,道瓊指數的多元化程度很低。但即使是持有標準普爾500指數基金,也不見得就稱得上是多元化的投資組合,因為真正的多元化應該包括其他低相關的資產類別,例如債券,以及房地產和另類資產的商品等等。

會使投資組合過度分散嗎?

如果在投資組合中增加一項新的投資,有可能會增加其整體風險和降低其預期收益,這樣一來就不符合多樣化的目標。這種 “過度分散 “往往發生在投資組合裡已經有理想數量的證券,或是正在增加相關性高的證券。

如何衡量投資組合的風險?

一個多元化的投資組合的風險是由其收益的總標準差來衡量的。標準差越大,其預期風險性越大。

分散投資的五個技巧分享總結

投資可以是有趣且富有教育性的。透過有紀律的方法,盡可能多樣化地買入並長期持有,或是採取資本平均化的策略,有一天會發現小投資也可以有大回報的。

在經濟衰退中可投資的8種基金類型

當共同基金投資者聽到 “經濟衰退 “這個詞以及新聞報導顯示股票價格下跌時,群居的本能就會超速運轉。對進一步下跌和不斷增加的損失的擔憂將投資者從股票基金中趕出來,並將他們推向債券基金,以逃避安全。

對於那些規避風險的投資者來說,這種逃離可能是一種有效的策略。逃離股票,轉而尋求固定收入投資領域的安全感。

8種經濟衰退中仍可投資的基金類型重點整理

  • 當經濟放緩甚至衰退時,普遍的看法是,投資者應該遠離股票基金,轉向固定收益。
  • 固定收入可能是明智之舉,但不要試圖通過在你認為增長放緩時退出股票基金,然後開始投資於債券基金來為市場計時。
  • 相反,要有混合債券和股票基金的多元化投資組合,這樣你就能經受住經濟所面臨的任何挑戰,而不會看到你的持股受到巨大打擊。

適合任何市場的策略

雖然債券基金和類似的保守投資在艱難時期顯示出其作為安全避風港的價值,但對於尋求長期增長的投資者來說,像旅鼠一樣投資並不是正確的策略。投資者還必須明白一項投資看起來越安全,他們可以從持有的股票中期待的收入就越少。

市場時機的選擇很少見效。試圖通過在股票基金虧損前賣出,用收益購買債券基金或其他保守的投資來把握市場時機,然後在股市上漲時反其道而行之,獲取利潤,這是一種冒險的遊戲。做出正確舉動的幾率對你來說是巨大的。即使你取得了一次成功,在一生的投資中不斷重復這種勝利的幾率也不會對你有利。

更好的策略是建立多元化的共同基金組合。適當的投資組合包括股票和債券基金的組合,提供了參與股市增長的機會,並在股市下跌時緩衝你的投資組合。這樣的投資組合可以通過購買符合你所期望的資產配置比例的單個基金來構建。另外,你也可以通過購買名稱中帶有 “增長和收入 “或 “平衡 “的共同基金來完成整個工作。

聯邦債券基金

有幾種類型的債券基金特別受到規避風險的投資者的歡迎。由美國國債組成的基金處於領先地位,因為它們被認為是最安全的基金之一。投資者不面臨信用風險,因為政府徵稅和印鈔的能力消除了違約風險,並提供本金保護。

投資於由政府國民抵押貸款協會(Ginnie Mae)證券化的抵押貸款的債券基金也得到了美國政府的充分信任和信用的支持。大多數抵押貸款(通常是首次購房者和低收入借款人的抵押貸款)被證券化為Ginnie Mae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是那些由聯邦住房管理局(FHA)、退伍軍人事務局或其他聯邦住房機構擔保的。

可以考慮的選擇包括聯邦債券基金、市政債券基金、應稅公司基金、貨幣市場基金、股息基金、公用事業共同基金、大盤股基金和對衝基金。

市政債券基金

市政債券基金是由州和地方政府發行,利用地方徵稅權,為投資者提供高度的安全和保障。與投資於聯邦政府支持的證券的基金相比,風險更大,但仍被認為是相對安全的。

應稅公司基金

由企業發行的應稅債券基金也是個考慮因素。它們的收益率比政府支持的債券高,但風險也大得多。選擇投資於高質量債券問題的基金將有助於降低你的風險。雖然企業債券基金比只持有政府發行的債券的基金風險更大,但它們仍然比股票基金的風險小。

貨幣市場基金

談到避免經濟衰退,債券當然很受歡迎,但它們並不是城裡唯一的遊戲。超級保守的投資者和不成熟的投資者經常把他們的現金藏在貨幣市場基金中。雖然這些基金提供了高度的安全性,但它們應該只用於短期投資。

在經濟放緩時,沒有必要避開股票基金。相反,可以考慮那些分紅的基金和股票,或者投資於比較穩定的消費類股票;就資產類別而言,專注於大盤股的基金往往比專注於小盤股的基金風險要小,一般來說。

紅利基金

與流行的看法相反,在艱難時期尋求庇護並不一定意味著完全放棄股市。雖然投資者刻板地認為股市是增長的工具,但當涉及到在股市中賺錢時,股價升值並不是城裡的唯一遊戲。例如,與嚴格關注增長的基金相比,專注於分紅的共同基金可以提供強勁的回報,而且波動性較小。

公用事業類共同基金

以公用事業為基礎的共同基金和投資於消費品的基金是不太積極的股票基金策略,它們往往側重於投資於支付可預測股息的公司。

大盤股基金

傳統上,投資於大盤股的基金往往比投資於小盤股的基金更不容易受到影響,因為大公司通常更有能力經受住艱難時期。將資產從投資於較小、較激進的公司的基金轉移到投資於藍籌股的基金,提供了一種在不完全逃離股市的情況下緩衝你的投資組合的方式,以應對市場下跌。

對衝基金和其他基金

對於較富裕的人來說,將你的投資組合的一部分投資於對衝基金是一個想法。對衝基金的目的是為了賺錢,不管市場條件如何。投資臭味相投的基金是另一個想法,因為這些基金是專門用來在市場下跌時賺錢的。

在這兩種情況下,這些基金應該只佔你總持有量的一小部分。就對衝基金而言,對衝是試圖減少風險的做法,但今天大多數對衝基金的實際目標是使投資回報最大化。這個名字主要是歷史原因,因為第一批對衝基金試圖通過做空市場來對衝熊市的下行風險(共同基金一般不能進入空頭頭寸作為其主要目標之一)。對衝基金通常使用幾十種不同的策略,所以說對衝基金只是對衝風險並不準確。事實上,由於對衝基金經理進行投機性投資,這些基金可能比整個市場的風險更大。在惡劣天氣基金的情況下,你的投資組合在順境時可能不會有好的表現。

8種經濟衰退期中可投資的基金的總結分析

無論把錢放在哪裡,如果看長期的時間框架,把下跌的市場看成是買入的機會。與其在價格低的時候賣出,不如把它看成是以折扣價建立你的投資組合的機會。當退休成為一種近期的可能性時,在保守的方向上做永久性的行動。這樣做是因為你有足夠的錢來滿足你的需求,並希望從你的投資組合中永遠消除一些風險,而不是因為你打算在你認為市場將再次上升時跳回來。

基金的賣出時機是什麼時候?

如果你的共同基金的收益率低於你的預期,你可能會想把你的基金單位兌現,把錢投資到其他地方。其他基金的回報率可能看起來很誘人,但要小心;贖回你的共同基金份額既有利又有弊。讓我們來看看在哪些情況下清算你的基金單位是最理想的,在哪些情況下清算可能會產生負面的影響。

基金賣出時機重點整理

  • 當涉及到贖回共同基金份額時,投資者應注意這樣做的利與弊。
  • 當投資者考慮兌現共同基金單位的前景時,需要充分考慮基金手續費後收。
  • 有些時候比其他時候更適合從共同基金中套現。排名第一的是以下情況。
  • 當基金經理發生變化時
  • 當基金的投資策略發生變化時
  • 當一個基金持續表現不佳時
  • 當基金規模過大,無法滿足投資者的目標時

基金不是股票

我們需要瞭解的第一件事是,共同基金並不是股票。因此,股市下跌時並不一定代表著是時候出售基金了。股票是單一的實體,其回報率與市場所能承受的相關。股票是由 “低買高賣 “的原理驅動的,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在股市下跌時,許多投資者會驚慌失措,迅速拋出他們所有的股票型資產。

共同基金不是單一的實體;而是金融工具的組合,如股票和債券,由投資組合或基金經理根據基金的戰略來選擇。這種資產組合的一個優點是多樣化。

共同基金有很多類型,多樣化程度也不同。例如,行業基金的多樣化程度最低,而平衡基金的多樣化程度最高。然而,在所有的共同基金中,一隻或幾只股票的下跌可以被投資組合中其他保持穩定或增值的資產所抵消。

因為共同基金是多樣化的投資組合,而不是單一的實體,僅僅依靠市場時機來出售自己的基金可能是一個無用的策略,因為基金的投資組合可能代表不同種類的市場。另外,由於共同基金是面向長期回報的,因此,第一年的回報率低於預期,不一定是賣出的信號。

僅僅依靠市場時機來出售基金可能是一種無用的策略,因為共同基金的投資組合可能代表不同種類的市場。

賣出基金的時機

當投資人想兌現共同基金單位時,有幾個因素需要考慮,這些因素將可能會影響投報。

基金手續費後收

一個持有手續費後收的基金投資者,在贖回基金單位時得到的總額會受到影響。另一方面,基金手續費前收是在第一次把錢投資到基金時收取的費用。因此,如果你有2%的基金手續費前收費用,初始投資將減少2%。

如果是手續費後收,費用將從你的總贖回價值中扣除。對於許多基金來說,當你提前而不是推遲清算你的單位時,基金手續費後收往往更高,所以需要再計算後收手續費後,清算基金單位是否是最佳選擇。

基金的六種變動時機

請記住,即使基金是以產生長期回報率為目標的,也不代表投資人必須無條件地持有該基金。基金的目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增加投資,而不是為了顯示你對某一特定部門或資產組或特定基金經理的忠誠。套用肯尼-羅傑斯(Kenny Rogers)的話說,成功的共同基金投資的關鍵是 “知道什麼時候持有,知道什麼時候放棄”。

以下六種情況發生時需要留意,雖然不需立即脫手基金,但仍需要提高警覺:

基金經理換人

把錢投入基金代表對基金經理的專長和知識給予了一定程度的信任,基金投資人希望這將帶來高投資回報。但如果該基金的季報或年報顯示該基金負責人換了一個新的經理,要小心。如果該基金是不那麼主動的基金,例如追蹤某個指數或基準,可能就不太需要太緊張,因為這些基金的管理不會太依賴基金經理人。

對於其他基金,招股說明書應說明更換經理的原因。如果招股說明書中寫明基金的目標將保持不變,那麼就應觀察該基金下一年的收益情況,也可以研究新經理人以前的經驗和歷史業績。

基金買賣策略的改變

如果有在投資基金之前對其進行研究,那麼很可能投資了一個能準確反映財務目標的基金。但如果基金經理突然開始投資於不能反映共同基金最初目標的金融工具,基金投資人可能要重新評估所持有的基金。

例如當小型股基金開始投資於一些中型股或大型股,基金的風險和方向可能會發生變化。請注意,基金通常需要通知股東對原始招股說明書的任何修改。

此外,一些基金可能會改變其名稱以吸引更多的客戶,當共同基金改變其名稱時,有時其策略也會改變。請記住,你應該對基金的方向感到滿意,所以如果變化讓你感到困擾,請擺脫這個基金。

基金持續性的表現不佳

這可能很棘手,因為不同的投資者對 “表現不佳 “的定義不同。如果共同基金的收益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一直很差,那麼這時賣出可能不是正確決定,因為很有可能基金此時只是鄭在經歷短期波動。

然而,如果投資人注意到在過去兩年或更長時間內業績明顯不佳,這時可能就是時候停損。也可將該基金的業績與一個合適的基準或類似基金進行比較。若比較後是很糟糕的業績,這時就是一個賣出基金的信號。

基金變得過於龐大

在許多情況下,基金的快速增長會阻礙業績。基金規模越大,投資組合就越難有效移動資產。請注意,對於重點基金或小盤基金來說,基金規模通常會成為更多的問題,這些基金要麼處理較少的股票,要麼投資於交易量和流動性較低的股票。

當基金投資組合發生變化時

除了共同基金本身的變化,你的個人投資組合的其他變化可能需要你贖回你的共同基金單位,並將你的錢轉移到更合適的投資組合。以下是可能促使你清算共同基金單位的兩個原因。

投資組合的重新平衡

如果一位投資人有一種固定的資產分配紀律,那麼在市場變動後,可能會需要在年底重新平衡持股以維持資產分配紀律,以使投資組合恢復到原來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可能需要在投資組合中出售或購買更多的基金以使投資組合恢復到原來的平衡狀態。

如果投資目標發生變化,也可能要考慮重新平衡。例如決定將增長策略改為提供穩定收入的策略,那麼可能就不適合繼續持有增長型基金。

基金賣出時機分析總結

賣出基金不可以是一時衝動的行為。重要的是要對這個決定要進行多方面的思考。如果最初投資基金是因為有信心,那麼在決定不投資時也要確保自己清楚地知道放手這檔基金的原因。如果在仔細考慮了基金業績的所有利弊後仍然認為應該賣掉,那就是該賣掉的時候了。

美股共同基金新手教學:介紹美國共同基金以及如何制定共同基金交易策略

購買共同基金的股票,對於初入行的投資者來說,可能會感到恐懼。有大量的基金可供選擇,都有不同的投資策略和資產組。交易共同基金的股份與交易股票或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股份不同。共同基金的收費可能很複雜。瞭解這些費用很重要,因為它們對基金的投資業績有很大影響。

共同基金是什麼?

共同基金是一家投資公司,它從許多投資者那裡獲得資金,並將其雞蛋集中在一個籃子裡。基金的專業經理將資金投資於不同類型的資產,包括股票、債券、商品,甚至房地產。投資者購買共同基金的股份。這些股份代表了對基金所擁有的部分資產的所有權權益。共同基金是為長期投資者設計的,由於其收費結構,並不意味著可以頻繁交易。

共同基金通常對投資者有吸引力,因為它們具有廣泛的多樣性。多樣化有助於將投資風險降至最低。共同基金提供了一個單一的綜合投資工具,而不是必須研究和單獨決定投資組合中包括的每一種資產類型。一些共同基金可以有數以千計的不同持股。共同基金的流動性也很強。購買和贖回共同基金的股票很容易。

有各種各樣的共同基金可以考慮。幾個主要的基金類型是債券基金、股票基金、平衡基金和指數基金。

債券基金持有固定收入證券作為資產。這些債券向其持有人定期支付利息。共同基金向共同基金持有人分配這些利息。

股票基金對多種股票進行投資

股票基金主要通過股票在一段時間內的升值,以及股息支付來尋求利潤。股票基金通常有一個策略,即根據公司的市值,即公司已發行股票的總美元價值,投資於公司。例如,大盤股被定義為那些市值超過100億美元的股票。股票基金可以專門投資於大盤股、中盤股或小盤股。小盤股基金的波動性往往比大盤股基金高。

平衡基金持有債券和股票的組合。這些基金中的股票和債券的分布根據基金的策略而不同。指數基金追蹤一個指數的表現,如標準普爾500指數。這些基金是被動管理的。他們持有的資產與被追蹤的指數相似。由於資產不經常週轉和被動管理,這類基金的費用較低。

共同基金如何交易

共同基金的交易機制與ETF和股票的交易機制不同。共同基金要求最低投資額為1,000至5,000美元,而股票和ETF的最低投資額為1股。共同基金每天只在收市後交易一次。股票和ETF可以在交易日的任何時間點進行交易。

共同基金的股票價格由收市後計算的資產淨值(NAV)決定。資產淨值的計算方法是將投資組合中所有資產的總價值減去任何負債,再除以流通股的數量。這與股票和ETF不同,後者的價格在交易日內會有波動。

投資者直接從基金本身購買或贖回共同基金份額。這與股票和ETF不同,在股票和ETF中,買入或賣出股票的對手是市場上的另一個參與者。共同基金對購買或贖回股份收取不同的費用。

共同基金的收費項目和費用

投資者瞭解與購買和贖回共同基金份額相關的費用和收費類型至關重要。這些費用差別很大,可能對基金投資的業績產生巨大影響。

一些共同基金在購買或贖回基金份額時收取負載費用。這種費用類似於購買或出售股票時支付的傭金。負載費是為了補償銷售中介為投資者選擇基金的時間和專業知識。負載費可以是投資於基金金額的4%至8%。前端費用是在投資者第一次購買基金份額時收取的。

後端費用也被稱為延遲銷售費用,如果在首次購買基金份額後的一定時間內將其出售,則收取後端費用。後端收費通常在購買股票後的第一年較高,但此後每年都會下降。例如,如果在擁有基金的第一年贖回基金份額,基金可能會收取6%的費用,然後每年減少1%的費用,直到第六年不收取費用。

平裝費是每年從基金資產中扣除的費用,用於支付基金的分銷和營銷成本。這些費用也被稱為12b-1費用。它們是基金平均淨資產的一個固定百分比。值得注意的是,12b-1費用被認為是基金費用率的一部分。

費用率包括基金的持續費用和支出。費用率可以有很大差異,但一般是0.5至1.25%。被動管理的基金,如指數基金,通常比主動管理的基金的費用率低。被動型基金的持股週轉率較低。他們並不試圖超越基準指數,而只是試圖複製它,因此不需要補償基金經理在選擇投資資產方面的專業知識。

負載費和費用率可能是投資業績的一個重要拖累。收取負載費用的基金必須超越其基準指數或類似基金的表現,以證明其費用的合理性。許多研究表明,收費基金的表現往往不比無收費基金的表現好。因此,對大多數投資者來說,購買收費基金的股票是沒有意義的。同樣,費用率較高的基金也往往比低費用的基金表現差。

由於其較高的費用拖累了回報,主動管理的共同基金有時作為一個群體總體上得到了不好的評價。但許多國際市場(尤其是新興市場)對於直接投資來說實在是太困難了–它們的流動性不高,對投資者也不友好,而且它們沒有全面的指數可循。在這種情況下,讓專業經理人幫助解決所有的複雜問題是值得的,而且值得為其支付主動費用。

風險容忍度和投資目標

確定任何投資產品的適用性的第一步是評估風險承受能力。這是承擔風險以換取更高收益的能力和願望。儘管共同基金通常被認為是市場上較安全的投資之一,但某些類型的共同基金並不適合那些主要目標是不惜一切代價避免損失的人。例如,激進的股票基金就不適合風險承受能力很低的投資者。同樣,一些高收益債券基金如果投資於低評級或垃圾債券以獲得更高的回報,也可能風險過大。

在評估共同基金的適合性時,你的具體投資目標是下一個最重要的考慮因素,使一些共同基金比其他基金更適合。

對於一個主要目標是保存資本的投資者來說,也就是說,她願意接受較低的收益,以換取知道她的初始投資是安全的安全感,高風險的基金並不適合。這種類型的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很低,應該避免大多數股票基金和許多更積極的債券基金。相反,應該尋找只投資於高評級政府或公司債券的債券基金或貨幣市場基金。

如果投資者的主要目的是產生巨大的回報,他們可能願意承擔更多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高收益的股票和債券基金可以是很好的選擇。雖然損失的可能性更大,但這些基金有專業的經理人,他們比一般的散戶投資者更有可能通過購買和出售尖端股票和高風險的債務證券來創造可觀的利潤。希望積極增長財富的投資者不太適合使用貨幣市場基金和其他高度穩定的產品,因為回報率往往不會比通貨膨脹率高多少。

發放股利還是持續投資?

共同基金產生兩種收入:資本收益和股息。儘管基金產生的任何淨利潤都必須至少每年轉給股東一次,但不同基金進行分配的頻率有很大差異。

如果你想讓財富長期增長,而不關心立即產生的收入,那麼專注於增長型股票並採用買入並持有策略的基金是最好的,因為它們通常會產生較低的費用,並比其他類型的基金具有較低的稅收影響。

相反,如果你想利用你的投資來創造定期收入,分紅型基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這些基金投資於各種分紅的股票和計息的債券,至少每年支付股息,但往往是每季度或每半年支付一次。雖然股票重的基金風險較大,但這些類型的平衡基金有一系列的股票與債券比率。

投資策略介紹

個人投資者可以尋找遵循投資者喜歡的某種投資策略的共同基金,或者通過購買符合所選策略標準的基金份額,自己應用投資策略。

價值投資

價值投資是由傳奇投資者本傑明-格雷厄姆在20世紀30年代推廣的,是最完善、最廣泛使用和最受尊敬的股市投資策略之一。在大蕭條時期購買股票,格雷厄姆專注於識別具有真正價值的公司,其股票價格要麼被低估,要麼至少沒有過度膨脹,因此不容易出現大幅下跌。

用來識別被低估的股票的經典價值投資指標是市盈率(P/B)。然而,由於各部門和各產業的平均市盈率可能有很大差異,分析師通常會根據從事相同業務的類似公司的市盈率來評估一家公司的價值。

雖然共同基金本身在技術上沒有市盈率,但共同基金在其投資組合中持有的股票的平均加權市盈率可以在各種共同基金信息網站,如Morningstar.com上找到。有數以百計,甚至數以千計的共同基金將自己定位為價值型基金,或在其描述中指出,價值投資原則指導基金經理的選股。

價值投資不僅僅是考慮一個公司的P/B值。一家公司的價值可能存在於擁有強大的現金流和相對較少的債務。價值的另一個來源是一個公司提供的具體產品和服務,以及它們在市場上的表現預測。

品牌知名度雖然不能用美元和美分來精確衡量,但它代表了一個公司的潛在價值,也是一個參考點,可以用來斷定公司股票的市場價格與公司及其業務的真正價值相比,目前被低估了。實際上,一個公司相對於其競爭對手或在整個經濟中所擁有的任何優勢都是價值的來源。價值投資者可能會仔細研究構成共同基金投資組合的各個股票的相對價值。

逆向投資

逆向投資者與普遍的市場情緒或趨勢相反。逆向投資的一個典型例子是賣空,或者至少避免買入一個產業的股票,而投資分析師幾乎都預測在特定產業經營的公司會有高於平均水準的收益。簡而言之,逆向投資者經常買入大多數投資者正在出售的股票,並賣出大多數投資者正在購買的股票。

由於逆向投資者通常買入不受歡迎或價格下跌的股票,逆向投資可以被視為類似於價值投資。然而,與價值投資策略相比,逆向交易策略往往更多地受市場情緒因素的驅動,並且較少依賴特定的基本面分析指標,如市盈率。

逆向投資經常被誤解為僅僅包括賣出上漲的股票或基金,買入下跌的股票或基金,但這是一種誤導性的過度簡化。逆向投資人往往更傾向於違背主流意見,而不是違背主流價格趨勢。逆向思維是指買入價格正在上漲的股票或基金,儘管市場上持續普遍的意見認為其價格應該下跌。

有很多共同基金可以被認定為逆向基金。投資者可以尋找逆向型基金進行投資,也可以採用逆向型共同基金交易策略,利用逆向型投資原則選擇共同基金進行投資。逆向型共同基金投資者尋找持有目前不被市場分析師看好的產業或產業的公司股票的共同基金進行投資,或者他們尋找投資於與整體市場相比表現不佳的產業或產業的基金。

一個逆向投資人對一個幾年來一直表現不佳的產業的態度很可能是,該產業的股票長期以來一直表現不佳(相對於整個市場的平均水準而言),這只會使該產業更有可能很快開始經歷一個向上的逆轉。

動量投資

動量投資的目的是通過跟蹤現有的強大趨勢而獲利。勢頭投資與增長投資方法密切相關。在評估一個共同基金的價格勢頭的強度時考慮的指標包括基金投資組合持有的加權平均市盈率(PEG),或基金資產淨值(NAV)的同比增長百分比。

對於尋求採用動量投資策略的投資者來說,可以通過基金描述來識別合適的共同基金,其中基金經理明確表示動量是他為基金投資組合選擇股票的主要因素。希望通過共同基金投資跟蹤市場動量的投資者可以分析各種基金的動量表現,並據此進行基金選擇。動量交易者可以尋找在一段時期內利潤加速增長的基金;例如,三年前淨資產值上漲3%,第二年上漲5%,最近一年上漲7%的基金。

動量投資者也可以尋求確定那些表現出明顯強勁勢頭的特定部門或產業。在確定了最強大的產業之後,他們投資於那些對從事這些產業的公司提供最有利的投資機會的基金。

美股指數基金投資分析懶人包:指數基金介紹、優缺點、投資策略分享

美股指數基金易於投資,費用低,而且通常表現非常好。

截至2022年7月,沃倫-巴菲特的淨資產超過了965億美元。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投資者之一。他的投資風格以紀律、價值和耐心為基礎,幾十年來取得了持續超越市場的業績。雖然普通投資者–也就是我們其他人–沒有錢像巴菲特那樣投資,但我們可以遵循他的一個持續建議。低成本的美股指數基金是大多數人能夠做出的最聰明的投資。

正如巴菲特在2016年致股東的信中寫道:”當數萬億美元被華爾街人士收取高額費用管理時,通常是經理人獲得超額利潤,而不是客戶。大型和小型投資者都應該堅持使用低成本的美股指數基金。”

美股指數基金投資的重點整理

  • 指數基金是共同基金或ETF,其投資組合反映了一個指定的指數,目的是為了匹配其業績。
  • 從長期來看,指數基金的表現通常優於其他類型的共同基金。
  • 指數基金的其他好處包括低費用、稅收優勢(產生較少的應稅收入)和低風險(因為標的是高度分散的)。
  • 什麼是指數基金(美股)?
  • 指數基金(美股)是一種共同基金或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它持有某一特定指數的所有(或代表性樣本)證券,目的是盡可能地匹配該基準的表現。標準普爾500指數可能是最知名的指數,但幾乎所有我們能想到的市場和投資策略都有指數和指數基金。投資者可以通過帳戶購買指數基金(美股),或直接從指數基金供應商購買。

當投資者購買美股指數基金時,可以在一群簡單且低成本的投資標的中獲得多樣化的證券選擇。一些指數基金在一個基金中提供了數千種證券的風險,這有助於通過廣泛的多樣化降低整體風險。通過投資幾個跟蹤不同指數的指數基金,可以建立一個符合所需資產配置的投資組合。例如可以把60%的資金放在股票指數基金,40%放在債券指數基金。

美股指數基金的好處是什麼?

美股指數基金最明顯的優點是在總回報方面常常能戰勝其他類型的基金。

一個主要原因是,指數基金的管理費通常比其他基金低得多,因為是被動管理。美股指數基金的投資組合不是由經理人積極交易,也不是由研究團隊分析證券並提出建議,而是複製其指定的指數。

美股指數基金持有投資,直到指數本身發生變化(這並不經常發生),所以交易成本也較低。這些較低的成本可以使回報有很大的不同,特別是在長期內。

“巴菲特在他2014年的股東信中寫道:”巨大的機構投資者,作為一個群體來看,長期以來一直表現不佳,不成熟的指數基金投資者只是在幾十年里坐立不安。”一個主要原因是費用。許多機構向顧問支付巨額費用,而顧問又推薦高收費的經理。而這是一個愚蠢的遊戲。”

更重要的是,通過比積極管理的基金更少的證券交易,美股指數基金產生了更少的應稅收入,這些收入必須傳遞給他們的股東。

美股指數基金還有另一個稅收優勢。因為每當投資者向基金投入資金時,他們都會在指數中購買新的證券手數,在出售某一特定證券時,他們可能有成百上千的手數可以選擇。這代表著他們可以賣出資本收益最低的批次,因此,稅收也最低。

在選購美股指數基金時一定要比較其費用比率。雖然美股指數基金通常比主動管理的基金便宜,但有些基金比其他基金更便宜。

美股指數基金的缺點是什麼?

沒有任何投資是理想的,這也包括指數基金。一個缺點就在於其性質。一個投資組合隨著其指數的上升而上升,隨著其指數的下降而下降。例如,如果有一個跟蹤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基金,當市場表現良好時,會吃到價格高點,但當市場下跌時,則會完全處於弱勢。相比之下,對於主動管理的基金,基金經理可能會感覺到市場調整的到來,並調整甚至清算投資組合的頭寸以緩衝它。

對主動管理基金的費用大驚小怪是很容易的。但有時一個好的投資經理的專業知識不僅可以保護投資組合,甚至還可以超越市場表現。然而,很少有經理人能夠年復一年地持續做到這一點。

另外,多樣化是一把雙刃劍。當然,它可以平滑波動,減少風險;但是,正如經常發生的那樣,減少下行風險也限制了上升空間。指數基金中基礎廣泛的一籃子股票可能會被一些表現不佳的股票拖累,相比之下,另一個基金中的投資組合則更為精挑細選。

美股指數基金綜合結論

綜合上面所述,美股指數基金有幾個吸引人的優點,但也有一些缺點需要考慮,財富101將優缺點分析整理成表格如下:

美股指數基金。優點美股指數基金。缺點
費用非常低沒有下行保護
稅務風險較低不能把握機會
被動管理往往在一段時間內表現出色不能調整表現不佳的股票,因為基金是一整包
投資標的的多樣化缺少專業經理人的投資組合管理(雖然有時候這是優點)

【基金懶人包】基金是什麼?基金新手入門教學(上)

基金因為聚集了眾多投資人的資金,投資規模較大,其進行操作的標的或方法都較散戶投資人更有彈性,標的可包含眾多有價證券,例如股票、債券、外匯、貨幣、衍生性金融商品等金融項目,但也由於管理需專業經理人代操資金,因此也要付出管理成本。

俗話說「本多終勝」(流傳於台股的揶揄說法,意指本金多終究會勝利),恰如其分地描述了基金成立的目的。規模大的基金可進行多種策略操作,廣泛投資多種標的,是投資人一定要認識的投資工具。 

(最後更新時間:2022/08/03

基金是什麼?

基金 (英文: fund) 意思是集合一群人的資金,將投資者手中的資金集中並委託專業投資機構或經理人集中管理投資,利益與風險都共同承擔,以追求更高投資報酬率的投資工具。

一般來說,基金追求高報酬率的優勢有以下三點

  1. 資金規模:由於基金的規模較大,在波動較大時可以對標的追加資金,透過攤平方式,承受風險的程度較高,以彌補偶爾發生的錯誤投資方向
  2. 分散風險:許多基金的操盤公司或經理人為吸引更多投資人加入以賺取更多的管理費,一般傾向於追求穩定成長並可持續獲益的標的配置,而分散投資將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投資單一標的所承受的風險。
  3. 專家操盤:基金都是由專業基金公司與經理人運作,普遍具備熟悉資本市場的專家,投資人因此無需受限於個人投資知識的不足而放棄標的。

投資基金前應如何做準備?

自我認識是投資前重要的一項準備,以下三個問題讓你更了解自己投資的方向:

確定自己的投資目的:追求短期致富或是長期穩定收入?

當手中有一筆資金可以投資,你願意耐心地投入穩健型的標的還是追求高風險但可能短時間大漲的標的?能承受失去本金的壓力嗎?譬如退休人士的財富已經差不多具一定規模,不追求短時間暴富只求能守住一輩子賺來的財富,那麼這一類人可能較適合長期穩健的投資。

評估投資方式:主動投資 vs 被動投資

主動型基金:共同基金

主動的意思就是由基金經理人根據自身專業判斷決定投資組合。許多基金公司會發表完整的研究報告,根據投資標的的產業、公司營運狀況、宏觀經濟學等產經與景氣研究後決策出投資標的。主動型基金尋求的是創造贏過指數的報酬,但並不一定常常能達成,且持有主動型基金的成本一般較高,例如股票型基金每年的管理費約為 1.5%至3%。

被動指數型基金:指數型基金 or ETF

被動指數型基金是以追蹤指數作為標的基金,其過程不經由人為進行決策,旨在獲得指數所代表的整體市場報酬。持有被動型基金的成本通常遠低於主動型,相較於主動型基金的管理費為1.5%以上,被動型基金不到1%,甚至可低於0.5%,就連為人所詬病的高管理費0050 ETF,其經理費加管理費也只有0.11%。

被動型基金一般不輕易更動持股組成,除非其追蹤的指數進行調整,被動型基金才會跟進。有了低手續費的這項優勢,主動型基金的績效需要超越指數更多才能贏過被動型基金,否則獲利也只是成為了基金經理人的佣金。

著名的股神巴菲特曾跟美國一位傑出的基金經理人有過一場長達十年的打賭,他打賭這位經理人的主動型基金的績效贏不了單純投入追蹤大盤指數的被動型基金,而十年後,巴菲特真的獲勝了,換句話說,這位經理人這十年來的主動式管理輸給了什麼都不做的ETF存股族。

評估標的風險與自己的風險偏好

關於投資,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廣告詞是:「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詳情請閱公開說明書。」要投資主動型基金,就要先審慎了解這隻基金的內容,這包含了它的持股成分、風險規劃、手續費高低、配息來源等等……。此外,也要評估自己的風險偏好以及承受力。台灣的監管機關有規定機構在承辦基金時有必要讓投資人了解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因此幾乎所有銀行以及基金公司在為投資人辦理基金入金前都會提供一份風險評估量表幫助投資人了解自己的風險偏好。但有時投資人得到的答案過於抽象,對於投資新手來說可能更難理解,此篇文章的後段將詳細介紹基金種類以及幫助讀者們了解哪一類基金適合自己、資產配置應如何規畫、以及如何評估基金的良莠。

基金好多種,有哪些?

基金發展至今其數量已繁不勝數,但投資者仍可用7種方式來分類,縮小自己偏好的基金類型,以下用一張表列出各種分類方式:

分類基金的方式

分類方式
募資對象公募基金私募基金   
發行方式封閉型基金開放型基金   
管理方式主動型基金被動型基金   
發行方境內基金境外基金   
投資區域國內基金海外基金   
投資區域集中度區域型全球型單一國家型產業型 
投資標的股票型債券型平衡型貨幣型組合型

七種分類

  1. 以募資對象分類
    一般非特定大眾,也就是俗稱的散戶投資人,可以參與的基金叫做「公募基金」,或更常見的名稱為「共同基金」,投資的門檻(參與的最低投資額)較私募基金低,基金資訊較公開。另一方面,「私募基金」顧名思義就是私下募集資金,只允許特定投資人加入,投資門檻高。
  2. 以發行方式分類
    封閉型基金的總發行單位數是固定的,也有可能會到期。發行後的交易都會在次級市場中進行,而不是向基金公司直接申購或贖回。封閉型基金的買賣方式跟股票一樣,需在次級市場中進行買賣價撮合。也因此有兩個價格,一是買賣價撮合後的成交價格,也稱為「市值」,以及基金所投資的標的組合價值,稱為「淨值」。市值與淨值在財富101的ETF懶人包中曾有提及。另一方面,開放型基金就是相反的存在,它的總發行單位數可變,因此基金規模會因投資人申購或贖回的數量而有所差異。開放式基金的交易對象是基金公司,也就是一般所稱的初級市場交易。也因為沒有買賣價撮合,所以開放式基金沒有「市值」而只有「淨值」。
  3. 以管理方式分類
    文章前段已有介紹過主動型與被動型基金的差異, 這裡補充說明一般常聽到的ETF就是被動型基金的一種,然而ETF兼具開放型與封閉型的特性,一開始發行時是向基金公司購買,發行後則是在次級市場流通,與股票的交易方式相同。
  4. 以發行者分類
    境內基金是由註冊於國內的基金公司所發行,境外基金則是由註冊在國外的公司發行。由於稱為境內,因此受到國內相關法律監督,但其投資區域並不限於國內,亦可以是海外。境外基金的購入方式需藉由國內的金融機構當總代理,將境外發行的基金引進國內銷售才可進行購買。
  5. 以投資區域分類
    區分國內或海外是指基金所購買的標的的投資地區。也就是說國內基金的資產主要在國內,譬如台股股票或國內債券;海外基金主要的投資範圍則是在海外。
  6. 以投資區域的集中度分類
    單一國家型顧名思義就是只投資一個國家內的標的,區域型的基金則是投資某個地理區域,例如亞洲、歐洲、美洲等。而全球型基金的投資範圍就是佈局全球了。也有不以地理區域做區分的一類基金稱為產業型基金,其投資標的主要集中於某個產業,例如黃金基金、電動車基金等等。
  7. 以投資標的物分類
    a. 股票型基金投資股票為主。
    b. 債券型基金投資債券為主,也稱為「固定收益型基金」,因為持有債券能按期收取利息。
    c. 平衡型基金的投資標的包含股票與債券。
    d. 貨幣型基金是以到期日在1年以內的貨幣市場金融工具為主要標的的基金,通常屬於流動性佳且風險低的基金,可作為短期資金停泊的產品。
    e. 組合型基金則是投資其他共同基金的基金。

總結

本篇介紹了基金是什麼以及如何對基金進行分類。基金入門教學的下篇將介紹幾個簡單的方法判斷什麼樣的基金適合你,基金的績效應該如何判斷,以及基金應怎麼購買。

免責聲明:所有交易均有風險,請謹慎投資。本文僅作為教學目的,而非投資建議。

【基金懶人包】基金是什麼?基金新手入門教學(下)

在認識了基金以及基金如何分類後,我們應如何挑選可投資的基金?本篇入門教學下半篇文章建議可以用三種方式篩選出適合投資的基金,並介紹兩個判斷投資組合績效的指標數值供讀者自行分析心儀的標的。

(最後更新時間:2022/08/04

基金的績效怎麼看?

在此列舉三種常見方式:

1. 用績效挑基金:四四三三法則

過去的表現雖然不等於未來,但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譬如傑出的績效可能來自基金經理人的專業,或是適逢該基金投資標的正好處在景氣循環正好的時機等等。總之,我們不妨可以先用一些過去績效指標來量化基金的表現。但應如何量化?有哪些方式呢?最常見的方法是觀察基金長期的績效是否能贏過大盤或同一類型的基金績效。

由國內基金評比的專家,兩位台大財金系邱顯比教授與李存修教授所提出的四四三三法則,就是根據過去績效表現挑選出短中長期皆表現優異的基金。四四三三法則挑選基金的原則如下:

a. 挑選出一年期績效在同類型中排名前四分之一的基金。
b. 從前一步驟挑選出來的基金中,再挑選出兩年、三年、五年期績效以及今年以來績效在同類型中排名前四分之一的基金。
c. 從前一個步驟挑選出來的基金中挑選出六個月績效在同類型中排名前三分之一的基金。
d. 挑選出三個月績效在同類型中排名前三分之一的基金。

2. 用穩定度挑基金:標準差與 β

投資標的的價格起伏往往會對投資人的心理造成壓力,巨大的起伏也可視為未有效控制風險所導致的結果,基金報酬表現如果時常像雲霄飛車般震盪,往往會讓投資人無所適從,難以判斷出場進場時機。
判斷波動程度的風險衡量指標有「標準差」以及「 β(Beta)值」,其中,「標準差」表示報酬率的波動程度,一般用來衡量投資的「總風險」,當基金報酬率的標準差愈大,表示波動程度愈大、風險愈高。
而總風險又可分為由總體因素造成的「系統風險」與由個別因素造成的「非系統風險」。「β值」則是表示個別基金表現對於整體市場風險的敏感度,判斷「系統風險」的指標。當β等於1時,表示基金與市場完全同漲同跌,β > 1表示基金的漲跌程度大於市場,代表風險較大;相對來說,當β < 1時代表風險較小。

3. 用投資組合的效率挑基金:夏普指標與崔納指標

投資組合效率 =

(在一段時間內的)「報酬」/「風險」

俗話說:高風險盼隨著高報酬,但此關係非必然,所以在挑選基金時可以以此標準衡量標的的風險是否有帶來同等比例的報酬,作為衡量基金績效的標準。舉例來說,假設過去一年A基金與B基金的績效同樣為10%,但A基金的波動率是3%,而B基金的波動率是8%,代表A基金在控制漲跌方面有較佳的表現,

夏普值(Sharpe ratio) 與 崔納值(Treynor ratio) 就是衡量投資組合效率的指標,衡量一段時間內,基金每承受一單位風險所獲得的「超額報酬」。

在繼續介紹Sharpe ratio 和 Treynor ratio前我們應先認識超額報酬以及無風險利率的概念。「無風險利率」指的是沒有風險的利息收入,譬如將錢存至銀行定存,定存所允諾的利息即可視為一種無風險利率,因為銀行倒閉的機會不高且一定會在定存到期時歸還定存本金以及支付利息,因此可以視為無風險利率。其他還有像是美國公債,也屬於無風險利率常借稱的標的。

認識了無風險利率後,就可以了解「超額報酬」的意思,它指的是投資組合的績效超過一個被用來作為比較基準的幅度,其中,Sharpe ratio 和 Treynor ratio都是與「無風險利率」比較而算出超額報酬。兩項指標的計算公式如下:

夏普值與崔納值的計算公式:

夏普值 =(報酬率 – 無風險利率) / 標準差
崔納值 =(報酬率 – 無風險利率) / 貝他值

在使用這兩項指標時要注意,指標的數值只能用來比較有同樣無風險利率作為基準的標的,譬如美國的無風險利率和台灣的不同,因此我們無法在計算出台灣境內基金後與美國的基金進行比較。

總結

通常投資範圍越廣、或投資債券比重越高的基金風險相對較低,了解基金的分類後,還要搭配自己的風險承受度,才能挑到最適合的基金。

投資一定有風險,但也不需要過度恐慌。只要挑選適合自己風險承受程度的基金,定期檢視投資部位,就能安心享受投資。

免責聲明:所有交易均有風險,請謹慎投資。本文僅作為教學目的,而非投資建議。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