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0分割價親民,長期投資效益揭密!專家:現在不買才是真貴

元大台灣50(0050)ETF於本月11日至17日暫停交易,進行股價「1拆4」分割作業,今日(18日)已恢復交易,分割後股價落在每股約47元的親民價位,引發廣大投資人關注與熱議。

本文將完整解析此次「0050分割」的意涵、未來潛力與專家給出的長期投資建議,協助你更清楚掌握投資機會。


什麼是0050分割?投資人股數怎麼算?

0050本次執行的「1拆4」作業,即是原本每一股拆分為四股,股價因此下降約四分之一,但投資人持有的總價值不變,降低投資門檻後吸引更多人參與。

分割後股數計算範例:

分割前股數分割後股數
1張(1000股)4張(4000股)
250股1張(1000股)
500股2張(2000股)

0050分割後為什麼更值得投資?

0050因為價格降低後,許多先前認為單價過高的投資人開始視為入手的好時機。不過,財經專家提醒,0050的價值真正吸引人之處不在短期價格波動,而是長期的投資效益。

  • 分割後每股價格約47元,更適合小額定期定額
  • 長期投資效益大於短期價格變動,越早投入收益越豐厚。

長期投資0050的效益:26年後翻10倍!

根據理財專家的長期投資統計,如果你每月定期投入1萬元至0050,以8%的年化報酬率計算:

  • 約26年後,累積資產將可達1,000萬元。
  • 這種方式非常適合一般家庭的長期財務規劃。

0050長期投資資產累積表(年報酬率8%):

每月投入金額投資期間累積資產
1萬元26年約1000萬元

專家表示,假設未來0050年殖利率持續維持2~3%,代表其股價的年複合增長約達5~6%,26年後每股股價可望超過810元以上。


專家觀點:現在買0050便宜還是貴?

理財專家特別強調,目前的價格無論從180元、200元,甚至現階段的47元分割價來看,與未來數百元以上的潛力相比,都是非常便宜的價格。

專家形容0050:

  • 每年穩定配息,殖利率約2~3%。
  • 長期持有能享受股價穩健增值。
  • 股數分割後,持股數量增加,未來價值也同步提升。

專家指出,許多人會習慣性等待股市出現「最低價」,但實際上等待的過程反而損失更多潛在的收益,錯失殖利率收益與股價增值機會,這才是真正昂貴的代價。


0050未來價格展望與投資建議

財經專家最後強調,若以長達10年、20年以上的長期投資時間軸來看:

  • 現在買入0050幾乎都是低估的好價格。
  • 短期內雖有價格波動,但長期來看,投資效益將非常顯著。
  • 投資人若抱持「等低點」心態,可能付出的機會成本更高。

因此,想要長期累積財富的投資人,現在投入0050,就是最聰明的選擇。


延伸閱讀:

元大0050暫停交易原因、日期及投資影響完整解析(1拆4分割作業)

台灣最熱門的ETF之一「元大台灣50(0050)」宣布將進行「1拆4」的股票分割作業,自6月11日起暫停交易至6月17日。本文詳細說明此次分割作業的原因、日期、對投資人的影響,以及未來投資展望,幫助投資人充分掌握資訊。


什麼是0050「1拆4」分割作業?

元大台灣50(0050)ETF此次進行的股票分割,是將原本1張股票拆成4張,股票數量增加4倍,但總資產價值不變,目的在於降低單位投資價格,吸引更多投資者參與。

  • 執行日期:2025年6月11日至6月17日暫停交易
  • 恢復交易日期:2025年6月18日

投資人持股轉換方式:

  • 原持股1張(1000股) → 分割後4張(4000股)
  • 原持股250股 → 分割後1張(1000股)

分割後股數轉換表格說明:

分割前股數分割後股數
1張 (1000股)4張 (4000股)
250股1張 (1000股)
500股2張 (2000股)

0050暫停交易期間注意事項

在暫停交易的5個交易日期間(6月11日至6月17日),0050仍會每日公告淨值(NAV),投資人可透過元大官網了解分割後的淨值,藉此推估6月18日恢復交易後的股價區間。


0050為何要進行「1拆4」分割?

ETF進行股票分割的主要原因:

  • 降低每股交易價格,增加市場流動性。
  • 吸引更多小資族與年輕投資人入場。
  • 提升ETF的市場規模與交易活絡度。

0050近期市場表現與投資吸引力

分割作業前一個交易日,0050因投資人踴躍進場,市值衝上6533.89億元,首次進入台股市值前十大,成為台灣ETF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0050今年表現與市場吸引力數據摘要:

  • ETF市場規模突破6000億元。
  • 春節後新增投資人數達31.8萬人。
  • 截至4月底,定期定額投資戶數達34.3萬戶,增加10.4萬戶。
  • 2025年初至6月4日淨申購金額1864億元,排名國內ETF之冠。

元大0050的低費率優勢

元大投信持續降低0050的管理費用,吸引更多長期投資人加入:

  • 目前規模達6000億時,管理費率已降至0.105%。
  • 未來規模突破1兆元後,管理費率將再調整至0.05%。

元大0050管理費率階梯表:

ETF規模管理費率
6000億以下約0.105%
6000億~1兆漸次調降
超過1兆元0.05%

透過低費率政策,元大0050成為適合存股族與長期投資人的理想ETF標的。


0050分割作業後的投資建議

  • 分割後每股價格降低,適合小額資金投資者進場。
  • 短期市場波動可能較大,但長期影響不大,適合持續長期投資。
  • 建議投資人透過定期定額的方式進行投資,持續追蹤後續的價格波動與ETF的規模變化。

延伸閱讀:

非農就業數據(NFP)是什麼?對美金匯率、股市有何影響?完整解讀與觀察重點

非農就業數據(NFP)是影響美金匯率、美股與債券市場的重要經濟指標。了解 NFP 是什麼、何時公布、如何解讀及對美元匯率的影響,助你優化投資決策!


非農就業數據(NFP)是什麼?為何影響全球金融市場?

非農就業人口(Nonfarm Payrolls,簡稱 NFP)是衡量美國非農業部門就業變化的關鍵經濟數據。由於美國是全球最大經濟體,NFP 數據不僅影響美國內部的就業與消費力,還能直接牽動 美金匯率(USD)、全球股市、債券市場以及大宗商品價格。

NFP 統計範圍包含:

  • 製造業
  • 零售業
  • 金融業
  • 醫療保健
  • 服務業

不包含:

  • 農業部門
  • 政府部門
  • 私人家庭工作者
  • 非營利組織員工

NFP 是觀察美國經濟健康程度與勞動市場情況的重要依據,也成為聯準會(Fed)利率決策的重要參考指標。當 NFP 公布後,市場通常會出現劇烈波動,特別是美元匯率反應最快。


「非農」與「小非農」有何差異?

市場除了關注 NFP,還會參考 小非農,即 ADP 就業報告。以下是兩者比較:

比較項目非農就業人口(NFP)小非農(ADP 就業報告)
發布機構美國勞工部勞動統計局(BLS)ADP 自動數據處理公司
發布時間每月第一個星期五(美東時間 8:30 AM)每月第一個星期三
涵蓋範圍全美非農業產業(含政府部門)私營部門
市場影響力高,直接影響美金匯率與利率預期中,作為 NFP 預測參考
是否修正數據

觀察建議:

ADP 報告常被視為 NFP 的前瞻指標,但兩者相關性不強,僅供市場短期情緒判斷參考,重點仍以 NFP 為主。


NFP 何時公布?去哪裡查?

  • 發布機構:美國勞工部勞動統計局(BLS)
  • 發布時間:每月第一個星期五,美東時間 08:30 AM(台灣時間 晚上 8:30 或 9:30,視夏令時間而定)
  • 官方查詢網址https://www.bls.gov

NFP 包含數據:

  • 新增非農就業人數
  • 失業率
  • 平均時薪增長
  • 過往數據修正

公布當下,美金匯率與股市通常會瞬間波動,特別是外匯市場反應最快,需特別留意。


NFP 如何影響美金匯率?

NFP 是影響美金匯率(USD)的核心數據之一,因為它關聯著聯準會的利率政策。市場對利率的預期改變,會直接驅動美元升貶。

常見情境影響分析:

NFP 結果美金匯率反應
新增就業高於預期,薪資增長強美元升值
新增就業低於預期,失業率上升美元貶值
薪資增長過快 → 通膨預期升溫美元升值
薪資增長疲軟 → 降息預期升溫美元貶值

原因分析:

  • 就業數據強勁 → 經濟擴張 → 聯準會可能維持高利率 → 美金升值。
  • 就業數據疲弱 → 經濟放緩 → 聯準會可能降息 → 美金貶值。

因此,NFP 公布時,美金匯率變化幅度通常最大,許多專業交易員會重點關注 USD 走勢。


NFP 對美股、債市的影響

對美股(S&P 500、NASDAQ):

NFP 結果美股影響
強勁但不過熱利多
過熱(升息壓力上升)短線利空
明顯疲軟,衰退風險升高利空
疲軟,但市場預期降息成長股利多

對債券市場(美國國債、TLT、BND):

NFP 結果債券價格反應
強於預期 → 升息預期升溫債券價格下跌
弱於預期 → 降息預期升溫債券價格上漲

總結:

NFP 是影響「利率預期」的核心數據,利率變化將同步影響美金匯率、美股、債券價格


投資人該如何解讀與應對 NFP?

短線交易者:

  • 外匯市場 → USD/JPY、EUR/USD 最敏感,適合短線操作。
  • 美股 → S&P 500、NASDAQ 波動劇烈,適合謹慎交易。
  • 黃金 → 通膨預期改變時常出現方向性行情。

長線投資者:

  • 關注 NFP 數據趨勢,判斷美國經濟是否進入擴張或衰退週期。
  • 適時調整股債配置,應對利率環境變化。
  • 留意美元升貶趨勢,管理海外投資匯率風險。

哪些產業特別受 NFP 影響?

受影響程度產業類別
高影響金融股、消費類股、房地產
中影響工業股、科技股
低影響公用事業、醫療保健

當 NFP 釋出利多或利空訊號時,這些產業板塊會優先出現資金輪動現象,值得投資人關注。


結論:為何投資人必須關注 NFP?

NFP 是全球金融市場最具影響力的數據之一,尤其是:

  • 決定美元匯率走勢
  • 引導聯準會利率政策預期
  • 驅動全球資產價格波動

投資人無論做外匯、股票、債券、ETF,都應密切追蹤 NFP 數據,搭配市場趨勢靈活調整投資策略,掌握最佳投資契機。


延伸閱讀:

美中關稅大調降!美對中降至30%、中對美降至10%,對台灣與全球經濟的影響

美中兩國於2025年5月10日至11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高層經貿會談,並於會後聯合發表聲明,宣布雙方同意大幅調降相互加徵的關稅。具體調整內容包括:

  • 美國對中國商品關稅:由原本最高145%調降至30%
  • 中國對美國商品關稅:由原本最高125%調降至10%

這項決定被視為雙方貿易關係的重要突破,並預定在2025年5月14日前落實實施,同時設定為期90天的暫緩措施,作為進一步協商的基礎。


雙方關稅調降內容與時程

根據雙方在聯合聲明中的說明,以下為關稅調降的重點:

美國對中國關稅調降細節

  • 原稅率:145%
    • 包含:對等關稅(34%)、芬太尼反制(20%)、追加關稅(91%)
  • 調降後稅率:30%
    • 預計5月14日生效
    • 暫緩90天內,關鍵稅率(34%)下調至10%
    • 撤銷4月8日與4月9日行政命令中額外加徵的關稅

中國對美國關稅調降細節

  • 原稅率:125%
    • 包含:對等報復關稅與商品分類擴增稅項
  • 調降後稅率:10%
    • 同樣於5月14日前實施
    • 中止第5號與第6號公告中提及的追加課稅條款
    • 暫緩非關稅類反制措施(如海關檢查延遲等)

關稅調整前後比較表

國別原始最高關稅調整後稅率降幅生效時間
美國對中國145%30%-115%2025年5月14日
中國對美國125%10%-115%2025年5月14日

美中關稅調降對台灣與全球經濟的影響

對台灣出口產業的利多

美中雙方關稅大幅調降,對於台灣具「中國供應鏈」與「美國市場」雙重連動的企業而言,將可望減輕轉單壓力與成本負擔,具體受益族群如下:

  • 電子代工產業:例如 PCB、被動元件、伺服器廠,先前轉單壓力大,有望因中美貿易放緩降溫。
  • 汽車與零組件廠:許多車用供應鏈同時供貨中美市場,關稅降低後將提升出貨動能。
  • 工具機、機械設備業者:出口中國比例高者,將受惠進口設備回溫。

全球供應鏈信心回升

隨著關稅壓力解除,跨國企業將更願意重新評估生產據點與資金流布局,有助於:

  • 緩解通膨壓力:降低進口成本,對美國而言有助於物價控制。
  • 推升資本市場情緒:投資人對全球經濟硬著陸的疑慮下降,增添股市與商品市場信心。
  • 減少「去全球化」趨勢壓力:政策回調可降低企業因地緣風險而重新佈局的成本。

結語:90天暫緩期是轉機還是轉折點?

這次美中關稅調降無疑為全球市場注入一劑強心針,但也只是暫緩措施,雙方仍須在90天內協調後續架構與機制,否則貿易戰風險仍可能捲土重來。

對投資人而言,應密切留意以下三大後續變數:

  1. 5月中美是否如期落實調降細節?
  2. 6月起雙方對話是否能建立常態協商管道?
  3. 11月美國總統大選是否再度挑起對中強硬立場?

企業與個人應審慎檢視外銷依存度與全球資產配置結構,保留一定的匯率與政策風險彈性,以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變局。


延伸閱讀:

美金匯率對台幣升破29元,手中美元該怎麼應對?三大美元資產策略全面解析

近期新台幣升值至1美元兌換29元,引發許多持有美元資產投資人的高度關注。面對匯率波動,若未即時調整資產配置,可能導致帳面損失。本文將針對不同類型的美元資產持有人提供實用策略,並解析央行態度與匯市後勢觀察指標,協助你面對美金匯率變化做好資產防禦。


美金匯率快速升值,代表什麼?

美金匯率走低,即表示「新台幣升值、美元貶值」,例如由1美元兌30.5元新台幣下跌至29元,即代表新台幣變強,持有美元資產換回台幣會面臨匯損壓力。

新台幣升值原因可能包括:

  • 美元走弱(如市場預期降息
  • 台股吸引外資流入
  • 亞洲資金回流
  • 中央銀行未明顯干預

當美元貶值、新台幣升值時,以下三大資產類型受到的影響最為顯著。


三大美元資產持有族群的應對策略

1. 美元定存族:採分批換匯策略,觀察匯市變化

許多投資人在升息期間將資金投入美元定存,但在新台幣快速升值下,可能產生匯損風險。以30.5元兌1美元跌至29元為例,若全額兌換台幣,將損失約5%匯差。

建議對策:

  • 先觀望:觀察央行是否出手干預。
  • 採分批換匯:減緩匯損衝擊,分散風險。
  • 注意定存期滿時點:避免利息未達回補匯損。

2. 美債ETF投資人:重新評估殖利率對抗匯損的能力

以新台幣計價的美債ETF,如「00679B」、「00687B」、「00937B」等,在台幣升值時,將因外幣折算價值下降產生帳面損失,即使有息收也可能抵銷不掉。

建議對策:

  • 計算實質報酬:評估殖利率是否足以抵扣匯損。
  • 考慮轉向台幣計價資產:如台灣公債或台幣債券基金。
  • 短期承壓,長期可觀察:若持有年期較長,可等待台幣回貶或債券反彈。

3. 海外資產長期配置者:以總資產配置觀點應對匯率波動

擁有海外基金、美股ETF、海外壽險或房產的投資人,應該以「整體資產配置」為出發點,避免短期內因匯率波動而作出劇烈調整。

建議對策:

  • 分散幣別配置:搭配台幣、美金、歐元等資產。
  • 長期抗震思維:短期匯率波動不應改變長期配置策略。
  • 適度使用避險工具:如外匯避險基金、保單等。

總結:匯率波動下,美元資產配置更需靈活調整

當新台幣升值、美金匯率下滑之際,無論是持有美元定存、美債ETF,或長期配置海外資產的投資人,都應重新檢視自己的資產結構。短線操作上可採取分批換匯、息損平衡、轉向台幣計價資產等策略;長線則宜持續透過多元幣別、跨市場配置來提升資產組合的韌性。

此外,切勿忽視央行可能的干預動向與國際資金流向所帶來的影響,並掌握如美國聯準會政策變化、亞洲資金動能與地緣政治風險等三大變數。當全球經濟高度連動、匯率變化成為資產波動關鍵時,唯有前瞻佈局、靈活調整,才能在不確定環境中,守住收益與資產價值。

新台幣升值、貶值代表什麼?台幣升值與貶值的影響一次看懂

在全球經濟環境快速變化下,「台幣升值」與「台幣貶值」成為投資人、企業與民眾密切關注的重要議題。了解台幣升值的意義、背後的影響因素,以及升值與貶值帶來的優劣,有助於你掌握匯率變動下的財務策略。


什麼是台幣升值與貶值?

新台幣升值的定義

新台幣升值是指新台幣對其他外幣(例如美元)的購買力提升。例如:

  • 1美元兌換新台幣由30元變成28元
  • 表示新台幣升值,因為你用更少的新台幣即可換得1美元

新台幣貶值的定義

新台幣貶值則代表新台幣購買力下滑。例如:

  • 1美元兌換新台幣由28元變成30元
  • 意味著台幣貶值,因為需要更多台幣才能換得1美元

影響新台幣匯率的五大因素

1. 經濟基本面

  • GDP增長率高 → 帶動外資投資 → 台幣升值
  • 通膨高漲(CPI → 台幣貶值可能性高
  • 失業率低 → 經濟穩定 → 支撐台幣升值

2. 利率與央行政策

  • 升息:吸引資金流入,推升新台幣
  • 降息:資金外流風險高,台幣可能貶值
  • 央行干預:央行買美元賣台幣 → 台幣貶值;賣美元買台幣 → 台幣升值

3. 國際貿易狀況

項目匯率影響
出口大於進口(順差)增加美元流入 → 台幣升值
進口大於出口(逆差)增加外幣需求 → 台幣貶值
主要貿易國經濟好促進出口 → 支撐台幣匯率

4. 資本流動與外資投資

  • 外資流入台股、債市 → 台幣需求上升 → 升值
  • 外資撤離台灣市場 → 台幣需求下降 → 貶值
  • 本土企業海外投資增加 → 台幣外流 → 貶值

5. 市場情緒與全球局勢

  • 美元強勢:全球資金流入美元 → 台幣承壓
  • 地緣政治風險高:資金避險 → 台幣貶值
  • 大宗商品價格變化:原物料進口成本改變 → 影響匯率

新台幣升值的優缺點

優點

  • 國外進口商品價格下降,消費成本降低
  • 出國旅遊、留學成本減少
  • 有利於購買海外資產、投資外幣商品

缺點

  • 出口競爭力降低,企業獲利下滑
  • 出口導向產業受衝擊(如電子、製造業)

新台幣貶值的優缺點

優點

  • 台灣商品在國際市場更具價格優勢
  • 有助提升出口產業營收與就業
  • 增加外幣資產價值,對持有美股、美元有利

缺點

  • 進口商品價格上漲,造成通膨壓力
  • 出國旅遊、海外教育支出成本提升
  • 生活開銷上升(如油價、電價)

台幣升值或貶值較好?視情況而定

層面台幣升值台幣貶值
出口產業不利有利
進口消費有利不利
出國留學旅遊有利不利
投資外幣資產不利有利

無論升值或貶值,皆有利有弊。關鍵在於個人或企業的財務結構與依賴的經濟活動型態。


如何掌握新台幣走勢?

  • 觀察匯率變動趨勢:例如USD/TWD是否連日下滑或上升
  • 關注央行政策與國際新聞升息或地緣政治緊張往往影響匯率走勢
  • 使用工具輔助:透過外匯即時查詢網站或銀行APP追蹤匯率變化

結語:善用台幣升值機會,靈活應對市場變化

不論是一般民眾還是企業主,理解新台幣升值與貶值的基本概念與影響,對於制定財務與投資策略都至關重要。升值不一定全然利好,貶值也不總是壞事。唯有充分掌握匯率趨勢、彈性調整配置,才能在全球變動中站穩腳步、創造更多財富。

分離課稅是什麼?分離課稅所得類型有哪些?

分離課稅(Separate Taxation)是指將特定類型的所得獨立於綜合所得稅之外,採用固定稅率課稅的制度。​這些所得不納入綜合所得總額,避免影響累進稅率級距,對於高所得者而言,具有節稅效果。​


分離課稅適用所得類型與稅率

以下是常見的分離課稅所得類型及其適用稅率:​

所得類型稅率說明
股利所得28%可選擇合併計稅或分離課稅,依個人稅負情況選擇最有利方式。​
利息所得10%包括公債、公司債、金融債券、短期票券等利息收入。​
結構型金融商品所得10%包括結構型商品交易所得。​
房地合一所得15%-45%依持有期間長短課稅,最短持有期間稅率最高。​
中獎所得20%包括統一發票、公益彩券等中獎獎金。​
退職所得6%包括退休金、資遣費、離職金等。​
文物或藝術品所得20%交易收入為成交價的6%,再乘以20%稅率。​

分離課稅的優缺點

優點

  • 稅負可控:​適用固定稅率,避免因納入綜合所得而提高稅率級距。
  • 申報簡便:​多數分離課稅所得在收入時即已扣稅,減少報稅時的繁瑣。
  • 節稅效果:​對於高所得者,選擇分離課稅可降低整體稅負。​

缺點

  • 低所得者不利:​固定稅率可能高於其綜合所得稅率,導致稅負增加。
  • 無法抵扣:​分離課稅所得無法享有綜合所得稅的各項扣除額與抵免。​

分離課稅的申報與繳納方式

所得類型申報方式說明
股利所得於綜合所得稅申報時選擇可選擇合併計稅或分離課稅,系統會自動試算最有利方式。
其他分離課稅所得由支付單位代扣代繳在支付時即扣稅,無需納入綜合所得稅申報。

節稅建議與注意事項

  • 高所得者:​建議評估分離課稅是否較有利,特別是股利所得部分。
  • 低所得者:​應試算合併計稅與分離課稅的稅負,選擇最有利方式。
  • 投資規劃:​選擇適用分離課稅的投資工具,如結構型商品,可達到節稅目的。​

延伸閱讀:

巴菲特退休宣告!94歲臨別金句整理,揭示下一波投資契機

在2025年股東大會上,投資傳奇「股神」巴菲特正式宣布退休。這場極具指標意義的交棒,不僅讓人感慨60年來波克夏的成就,也讓全球投資人關注未來的接班人、投資方向與巴菲特對市場的看法。本篇將全面整理此次巴菲特退休聲明與股東會重點內容,從金句、退休背景到未來布局,全面掌握「巴菲特退休」後的關鍵投資趨勢。


巴菲特宣布退休,正式交棒阿貝爾

  • 時間:2025年波克夏年度股東大會
  • 年齡:巴菲特94歲
  • 宣布內容:年底交棒 Gregory Abel 為波克夏執行長
  • 語錄摘錄:「我還是會在這裡,偶爾派點用場,但營運決策主導權將交給阿貝爾。」

接班人的背景簡介

  • 姓名:Gregory Abel
  • 現職:波克夏副董事長,長期主導非保險事業
  • 評價:被巴菲特視為「極具紀律與企業價值觀的領導人」

巴菲特退休前的股東會重點整理

投資觀點一覽

關於貿易與地緣政治

  • 巴菲特反對將貿易作為武器。
  • 金句:「美國其實早就贏了,不需要爭誰輸誰贏。」

對日本投資長線看好

  • 表示對五家日本商社的投資,可能長達50年以上。
  • 強調「正是我們擅長的領域」。

市場震盪無須恐慌

  • 評論近期市場:「這不算什麼熊市」。
  • 建議投資人調整心態,適應世界而非期待世界改變。

波克夏持股與現金部位分析

項目數值備註
波克夏A股價格每股80萬9808.5美元股東會當日創歷史新高
現金部位約3477億美元巴菲特希望降至500億美元
2025年以來報酬率+20%標普500年初至今下跌約3%

對未來資產配置的想法

  • 不會立即賣出波克夏股票。
  • 若有明顯低估,仍可能進行股票回購。

巴菲特退休後的下一波投資重點

聚焦基礎建設與能源轉型

  • 巴菲特與阿貝爾一致看好「美國電力與能源」產業。
  • 被視為下一個「具潛力的重型資本支出領域」。

投資人應關注的三大趨勢

  1. 美國能源轉型的長線投資機會
  2. 現金充裕企業的回購與併購潛力
  3. 不確定市場中的「價值陷阱與真機會」

巴菲特臨別名言與人生哲學

關於投資耐心

  • 「真正划算的交易來了不能猶豫,但之前你必須等。」
  • 強調要耐心等待好機會,但一來就要迅速果決。

對人生挫折的看法

  • 「人生常常很美好,雖然會穿插一些糟糕的際遇。」
  • 建議聚焦在「美好的事物」上。

美國夢與樂觀精神

  • 「我出生在美國,是我人生最幸運的一天。」
  • 強調即使歷經戰爭、通膨、金融危機,美國依然屹立不搖。

巴菲特退休對全球投資人的啟示

投資策略的三大學習重點

  • 穩健現金流與長期視角:波克夏的投資哲學依然有效。
  • 市場波動不等於風險:情緒反應不應主導投資決策。
  • 領導人交棒的重要性:企業的價值不應建立在單一個人。

結語:巴菲特退休不等於結束,而是新起點

巴菲特的退休並不意味著波克夏或價值投資理念的終結,反而是一個新世代承接的開始。對全球投資人而言,未來值得關注的不僅是阿貝爾的策略佈局,更是那些延續巴菲特精神的企業與投資機會。無論市場如何波動,對價值、長期與紀律的堅持,依舊是通往財富自由的基石。


延伸閱讀:

2025年特別扣除額全攻略:項目、金額與申報須知

2025年報稅新制上路,特別扣除額項目與金額皆有調整。​本文將帶您一次掌握各項特別扣除額的最新資訊,協助您合法節稅


特別扣除額概述

特別扣除額是所得稅申報時,針對特定情況或支出,允許納稅人從綜合所得總額中扣除的金額。​2025年適用的特別扣除額項目如下:

  1. 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
  2. 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
  3. 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
  4. 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
  5. 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
  6. 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
  7. 財產交易損失扣除額
  8. 房屋租金支出特別扣除額​

各項特別扣除額詳解

1. 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

  • 金額:每人最高可扣除 NT$218,000。
  • 注意事項:若全年薪資收入未達 NT$218,000,則以實際收入扣除。
  • 選擇:可選擇定額扣除或列舉薪資必要費用(二擇一)。​

2. 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

  • 金額:每人 NT$218,000。
  • 適用對象:納稅義務人、配偶或受扶養親屬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或證明者。​

3. 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

  • 金額:第一名子女 NT$150,000;第二名以上每人 NT$225,000。
  • 適用對象:扶養6歲(含)以下子女者。
  • 備註:2025年起取消排富條款。​

4. 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

  • 金額:每人最高 NT$25,000。
  • 適用對象:扶養就讀大專以上院校子女者。
  • 注意事項:需扣除政府補助後的實際支出金額。

5. 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

  • 金額:每戶最高 NT$270,000。
  • 適用對象:納稅義務人、配偶及受扶養親屬在金融機構的存款利息、儲蓄性質信託資金收益等。
  • 排除項目:免稅的存簿儲金利息、分離課稅債券及證券利息。

6. 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

  • 金額:每人 NT$120,000。
  • 適用對象:納稅義務人、配偶或受扶養親屬需長期照顧者。
  • 排富條款:若基本所得額超過 NT$7,500,000 或選擇股利及盈餘按 28% 單一稅率分開計算應納稅額者,不適用。​

7. 財產交易損失扣除額

  • 適用對象:有財產交易損失者。
  • 注意事項:扣除額不得超過當年度財產交易所得,未扣除部分可在往後三年內抵扣。​

8. 房屋租金支出特別扣除額

  • 金額:每戶最高 NT$180,000。
  • 適用對象:納稅義務人、配偶或受扶養親屬在國內無自有房屋,且租屋自住者。
  • 排富條款:若基本所得額超過 NT$7,500,000 或選擇股利及盈餘按 28% 單一稅率分開計算應納稅額者,不適用。​

特別扣除額一覽表

項目金額(NT$)備註
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218,000定額或列舉薪資必要費用二擇一
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218,000須具備相關證明文件
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150,000/225,000第一名子女150,000,第二名以上每人225,000,取消排富條款
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25,000扣除政府補助後的實際支出金額
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270,000每戶合計,排除特定利息收入
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120,000須符合長期照顧相關規定,設有排富條款
財產交易損失扣除額依實際損失不得超過當年度財產交易所得,未扣除部分可在往後三年內抵扣
房屋租金支出特別扣除額180,000無自有房屋且租屋自住者適用,設有排富條款

特別扣除額結語

2025年特別扣除額的調整,提供納稅人更多節稅空間。​建議您在報稅前,詳細了解各項扣除額的適用條件與限制,並準備相關證明文件,以確保合法享有稅務優惠。​


延伸閱讀:

2025所得稅完整攻略:級距、免稅額、扣除額與報稅方式一次掌握

想了解2025年最新所得稅級距與扣除額?本篇文章將一次整理最新稅制重點、報稅門檻與稅額試算方式,幫助你用最有效率的方法了解自己應繳的所得稅。


所得稅是什麼?

所得稅是對個人或家庭年度所得所課徵的稅金,台灣的所得稅制度為累進稅率制,收入越高,適用的稅率也越高。納稅人可透過免稅額、標準扣除額、特別扣除額等項目來減輕稅負。


所得稅免稅額與扣除額調整(2025適用)

2025年報稅(適用2024年所得)起,以下三大項目將調升,有助於降低實際應納稅金額:

  • 一般免稅額:由9.2萬元提升至9.7萬元
  • 標準扣除額:由12.4萬元提升至13.1萬元
  • 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由20.7萬元提升至21.8萬元

單身基本免稅門檻試算

若無其他扶養親屬,2025年報稅免稅門檻合計如下:

  • 一般免稅額 9.7 萬元
  • 標準扣除額 13.1 萬元
  • 薪資特別扣除額 21.8 萬元
  • 總計免稅門檻:44.6 萬元

若全年總所得低於44.6萬元者,無須繳納所得稅。


所得稅級距與稅率調整(2025適用)

2025年起,所得稅級距門檻也將調整。以下為最新的分級與稅率:

適用稅率所得淨額(2025年適用)
5%0~59萬元
12%59萬1元~133萬元
20%133萬1元~266萬元
30%266萬1元~498萬元
40%498萬1元以上

如何計算應繳所得稅?

舉例說明

假設你是單身、年收入為100萬元:

  1. 扣除免稅與扣除額後所得淨額為:
    100萬-44.6萬 = 55.4萬
  2. 適用5%稅率
  3. 應繳稅額:55.4萬 × 5% = 27,700元

家庭免稅額試算(雙薪家庭)

以一對沒有小孩的雙薪夫妻為例:

  • 免稅額 9.7萬 × 2 = 19.4萬
  • 標準扣除額 13.1萬 × 2 = 26.2萬
  • 薪資特別扣除額 21.8萬 × 2 = 43.6萬
  • 總免稅門檻:89.2萬元

若家庭年收入未達89.2萬元,則無需繳納所得稅。


特別扣除額項目與調整(2025適用)

項目2024年額度2025年額度
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20.7萬21.8萬
身心障礙扣除額20.7萬21.8萬
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12萬12萬
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12萬15萬/22.5萬(第2名起)
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2.5萬2.5萬
房租支出特別扣除額12萬(列舉)18萬(改為特別扣除)

所得稅報稅時間與方式

  • 報稅期間:2025年5月1日至6月30日
  • 報稅方式
    • 線上報稅(建議):透過財政部電子申報繳稅服務網,可使用線上版、離線版、手機版
    • 臨櫃報稅:親至國稅局辦理

實用Q&A:所得稅常見問題整理

Q1:我只有打工收入,要報稅嗎?

A:若全年所得低於免稅門檻44.6萬元,可免繳所得稅,但建議仍保留報稅紀錄,有助於日後辦理退稅或申請補助。

Q2:房租支出真的可以扣稅嗎?

A:是的,2025年起將改列為特別扣除額,金額提升至18萬元。

Q3:已婚有子女的家庭能享有什麼稅務優惠?

A:可享有扶養親屬免稅額與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進一步降低稅負。


小結:掌握最新所得稅規則,報稅更有底氣

面對每年5月的報稅季,提早了解所得稅免稅額、級距與扣除額有助於做好資金規劃。無論你是單身、雙薪家庭、或是有年幼子女與年邁長輩的家庭,透過正確的計算與扣除項目,都能在合法的前提下有效節稅

延伸閱讀: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