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勒本益比是什麼?可以用席勒本益比判斷大盤趨勢嗎?

席勒本益比是由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耶魯大學的羅伯特·席勒教授所發明的。席勒本益比可說是本益比的一種進階版本,改善了本益比中的盲點,消除景氣周期中利率變化而引起的比率波動。類似的概念可見於基於總市值與 GDP 比率的市場估值。因此可視為一個更合理的市場估值指標。財富101將使用席勒本益比計算美國股市中一些不同產業個股的席勒本益比。列出席勒本益比後,可看出哪些個股是該產業中最便宜的。

席勒本益比如何計算?(以美國S&P500為例)

席勒本益比計算公式為:股價(Price)/過去十年的平均每股盈餘(EPS)

  1. 使用標準普爾 500 指數公司過去 10 年的年收益。
  2. 使用 CPI 考量通貨膨脹,調整過去的收益;將過去的收入調整為今天的美元價值。
  3. 平均過去十年本益比的調整值。
  4. 席勒本益比 等於標準普爾 500 指數的價格與過去十年的平均獲利的比率。

本益比恐誤導投資者
舉一個標準普爾500的歷史事件作為案例解說:一般的本益比是使用標準普爾 500 指數與標準普爾 500 指數公司過去 12 個月收益的比率,但在經濟擴張期間,公司的利潤和收益都很高,而高收益會降低本益比;相反的,在經濟衰退期間,利潤很低,收益也很低,所以會使本益比變高。

在標準普爾500的歷史上,本益比的最高峰值是 2009 年第一季度的 123。到那時,標準普爾 500 指數已經從 2007 年的峰值下跌了 50% 以上。本益比之所以高是因為收益低迷。2009年第一季度本益比為123,遠高於15的歷史均值,乍看之下是泡沫化,但現在回頭看,當時其實是近期歷史上投資標準普爾500的最佳時機。

那麼若計算當時的席勒本益比數據會得到什麼結論呢?會得到 1​​3.3,是在標準普爾500數十年來中最低的本益比數值,清楚地指出當時應該買入股票。

想查詢美股的席勒本益比數據,可前往multpl網站,可查到當前及歷史的席勒本益比資料,了解大盤趨勢。以2022年8月中的數字來看,目前的席勒本益比為32.03,幾乎是歷史平均值16.97的兩倍了。

席勒本益比可反映市場投報趨勢

假設長期來看,大盤的席勒本益比會反轉到最近的20年平均水準25.9,那麼未來的市場投報將來自三個方面:

  1. 席勒本益比收縮至最近 20 年平均水準
  2. 股息
  3. 業務增長

因此,投資回報等於:

投報率 (%) = 股息收益率 (%) + 業務增長 (%) + ( 平均席勒本益比 / 目前席勒本益比 ) (1/T) -1

由此我們估計,在席勒本益比目前的水平上,未來的市場回報率將在-2.7%左右。這是歷史隱含回報、實際回報和長期利息。利率確實對市場投報有影響。

實際上,席勒本益比不會在 8 年後完全反轉到平均值。假設市場在平均值的 50% 到 150% 範圍內震盪,下表列出從非常幸運的狀況到很不幸運的狀況的未來投報範圍:

設想席勒 8 年後的 本益比從今天開始的年回報率 (%)
真幸運平均 x 150%2.4%
幸運的平均 x 125%0.1%
逆轉均值平均值 x 100%-2.7%
倒霉平均 x 75%-6.1%
真倒霉平均 x 50%-10.8%

超額本益比 收益率 (ECY)

隨著研究持續加深,羅伯特·席勒教授最近又推出了一個新的指標,稱為“超額 CA本益比 收益率”或 ECY,以更準確地了解股市。ECY 是通過席勒本益比的倒數計算得出,這實際上是席勒收益率,減去美國 10 年期國債收益率(也就是一般假定的無風險利率)。其背後的原理是通常用作股票估值的貼現率,可以成為影響股票價格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利率下降時,較低的貼現率往往會推高股價並推高 CA本益比 比率。因此,引入了 ECY 來反映這種效應。這個數字表示股票支付債券的保證金。簡單來說,ECY 越高,(相對於債券)股票市場的吸引力越大。

關於超額本益比我們將會在之後的文章中詳細解說。

不同市場層面的投資策略

席勒本益比和總市值佔 GDP 的比率可以很好地指導投資者在不同市場估值下決定投資策略。歷史市場回報證明,當市場公平或被高估時,採取防禦措施是值得的。擁有高質量業務和強大資產負債表的公司將在這種環境下提供更好的回報。當市場便宜時,資產負債表強勁的受挫公司可以提供超額回報。

投資參考要點:

  1. 當市場的席勒本益比合理或僅略高時(與歷史平均本益比相當時),可遵守價值投資,挑選優質公司投資,例如那些獲巴菲特和蒙格親睞的優質公司。
  2. 當市場被低估時,購買像Ben Graham Net-Net Screener中的那些低風險的受挫公司。買一籃子不同的標的才能多樣化資產,分散風險。
  3. 如果市場估值過高,建議保持現金在手,見機考慮對沖或做空。

席勒本益比總結

相較於一般本益比,席勒本益比透過將平均本益比拉至前10年的時間計算獲利,從數學上降低了劇烈短期經濟震盪對獲利計算的影響。在計算中也有考量到通膨,因此被視為比一般本益比有著更好的評估市場的能力。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由於使用了十年的本益比平均值,有研究顯示席勒本益比對長期的投報預測比短期的預測性較好,若做短期投資的投資者可能不能只參考席勒本益比,同時,由於個股存在著劇烈震盪的情形,因此席勒本益比也不適合用在個股。

但席勒本益比仍然可以做為長期投資的參考,使用席勒本益比的最好方式是做資產配置,隨著市場穩定成長,賺取穩定紅利。

交易所交易基金 (ETF) 與共同基金 (Mutual Fund) 的差異

比較ETF、共同基金和股票的特點其實是一項很困難的任務,大多數股票、ETF和共同基金的買進和賣出都不需要支付傭金。基金和ETF與股票不同,因為基金中的大多數都有管理費,但對投資人來說慶幸的是,管理費在這多年來一直有呈現下降趨勢。

 一般來說,ETF的平均費用往往比共同基金低

ETF 與共同基金以及股票的比較一覽表

以下是其他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的比較。

交易所交易基金 (ETF)共同基金 (Mutual Fund)股票 (Stock)
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是一種跟蹤一攬子證券的指數基金。共同基金是對債券、證券和其他提供回報的工具的集合投資。股票是基於業績提供回報的證券。
ETF價格可以以基金資產淨值的溢價或虧損進行交易。共同基金的價格以整個基金的資產淨值進行交易。股票回報是基於其在市場上的實際表現。
ETF和股票一樣,在正常時間內在市場上進行交易。共同基金只能在一個交易日結束時贖回。股票在正常的市場時間內進行交易。
一些ETF可以免傭金買進,比共同基金便宜,因為ETF不收取營銷費用。一些共同基金不收取負荷費,但大多數基金比ETF更貴,因為基金收取行政和營銷費用。在一些平台上買進股票可以免收傭金,而且買進後一般不會有相關費用。
ETFs不涉及證券的實際所有權。共同基金擁有其籃子裡的證券。股票涉及證券的實際所有權。
ETF通過在一個基金中跟蹤一個部門或行業的不同公司來分散風險。共同基金通過創建一個橫跨多個資產類別和證券工具的投資組合來分散風險。風險集中在一隻股票的表現上。
ETF交易是以實物形式進行的,這意味著ETF不能以現金贖回。共同基金的股票可以按基金當天的淨資產值贖回。股票是用現金買進和出售的。
因為ETF份額交換被視為實物分配,所以ETF是所有三種金融工具中最具稅收效率的。共同基金在返還資本或在其投資組合中包括某些類型的免稅債券時提供稅收優惠。股票按普通所得稅率或資本收益率徵稅。
ETF 與共同基金以及股票的比較一覽表

評估ETF

近年來,ETF領域以巨大的速度增長,到2019年投資資產達到4萬億美元。

 提供給ETF投資者的選擇急劇增加,使評估哪些基金可能最適合你的過程變得複雜。以下是你在比較ETF時可能希望記住的幾個考慮因素。

ETF的費用

ETF的費用率反映了你將為基金的運作和管理支付多少費用。雖然被動型基金的費用率往往比主動管理型ETF低,但即使在這些類別中,費用率仍有很大的差異。比較費用率是衡量ETF整體投資潛力的一個關鍵考慮因素。

ETF的分散化

相對於購買單一個股,幾乎所有的ETF都提供了多樣化的好處。然而,一些ETF是高度集中的–無論是在這些ETF持有的不同證券的數量上,還是在這些證券的比重上。例如,一個將一半的資產集中在兩到三個位置的基金可能比一個總投資組合成分較少但資產分布較廣的基金所提供的分散性要差。

ETF的流動性

由於有流動性障礙,資產管理規模很低或日均交易量低的ETF往往會產生較高的交易成本。在比較那些在策略或投資組合內容方面可能相似的基金時,這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

第一隻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是什麼?

一般公認的第一個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是由State Street Global Advisors於1993年1月22日推出的SPDR S&P 500 ETF(SPY)。然而,SPY的一些前身,特別是在多倫多證券交易所(TSX)上市的稱為指數參與單位的證券,追蹤1990年出現的多倫多35指數。

ETF與指數基金有何不同?

指數基金通常是指追蹤某一指數的共同基金。指數ETF的構建方式基本相同,將持有一個指數的股票,跟蹤它。然而,ETF往往比指數共同基金更具成本效益和流動性。你還可以全天直接在證券交易所購買ETF,而共同基金只在每個交易日收盤時通過經紀人進行交易。

ETF是如何運作的?

ETF供應商根據特定的方法創建ETF,並向投資者出售該基金的份額。供應商買入和賣出ETF投資組合的成分證券。雖然投資者並不擁有相關資產,但他們仍有資格獲得股息支付、再投資和其他利益。

什麼是ETF賬戶?

在大多數情況下,投資ETF沒有必要建立一個特殊的賬戶。ETF的主要吸引力之一是可以全天進行交易,並具有股票的靈活性。出於這個原因,通常可以用一個基本的經紀賬戶來投資ETF。

ETF的成本是多少?

ETF有管理和間接費用,一般由投資者承擔。這些成本被稱為 “費用率”,通常只佔投資的一小部分。ETF行業的發展通常推動了費用率的降低,使ETF成為最實惠的投資工具之一。不過,費用率的範圍可能很大,這取決於ETF的類型及其投資策略。

ETF與共同基金比較的結論

交易所交易基金,或稱ETF,代表著以有限的預算獲得廣泛的一籃子證券的一種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投資者可以簡單地購買針對更廣泛市場的代表性截面的基金份額,而不是買進個別股票。然而,在投資ETF時還是有一些額外的費用需要注意。投資者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分析ETF和共同基金哪個適合自己。

美股指數入門介紹:道瓊、納斯達克、標普500

世界各地的股票市場指數是全球和特定國家經濟的有力指標。在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道瓊斯工業指數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是媒體和投資者最廣泛關注的三個指數。


除了這三大指數之外,還有大約其他5000個指數構成了美國的股票市場。

美股市場指數重點整理

  • 美國大約有5,000個指數。
  • 美國最廣泛關注的三個指數是標準普爾500指數、道瓊斯工業指數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
  • 威爾希爾5000指數包括美國股票市場的所有股票。
  • 指數的構建方式多種多樣,但它們通常是通過資本化和部門隔離來識別。

美股市場三大指數

由於有這麼多的指數,美國市場有廣泛的方法和分類,可以為廣泛的目的服務。媒體最常報道的是前三大指數的走向,全天定期報道關鍵的新聞項目,作為貢獻者和減損者。投資經理將指數作為業績報告的基準。

同時,所有類型的投資者都使用指數作為業績代理和分配指南。指數也構成了被動指數投資的基礎,通常主要通過專門跟蹤指數的交易所交易基金來完成。

總的來說,瞭解市場指數是如何構建和利用的,有助於為各種投資途徑增加意義和清晰度。下面,我們將詳細介紹三個最受關注的美國指數,包括整個美國股市所有股票的威爾希爾5000指數,以及其他一些最引人注目的指數的綜述。

標準普爾500指數

標準普爾500指數(通常被稱為標準普爾500)是一個包含美國500家頂級公司的指數。股票被選入該指數的主要原因是資本化,但組成委員會也考慮其他因素,包括流動性、公共浮動、行業分類、財務活力和交易歷史。

標準普爾500指數約佔美國股票市場總價值的80%。

 一般來說,標準普爾500指數能很好地表明美國市場的整體動向。

指數通常是市場加權或價格加權的。標準普爾500指數是一個市場加權的指數(也被稱為資本化加權)。因此,指數中的每只股票都是按照其總市值的比例來代表。換句話說,如果標準普爾500指數中所有500家公司的總市值下降了10%,該指數的價值也會下降10%。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DJIA)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知名和最經常使用的指數之一。它包括美國最大和最有影響力的30家公司的股票。

道瓊斯工業指數是一個價格加權的指數。它最初的計算方法是將指數中每家公司股票的每股價格相加,然後將這個總和除以公司的數量。不幸的是,該指數不再是如此簡單的計算方法。多年來,股票拆分、分拆和其他事件導致除數(道瓊斯計算的用於計算道瓊斯工業指數水平的數值)的變化,使其成為一個非常小的數字(小於0.2)。

道瓊斯指數代表了整個美國股票市場價值的四分之一,但道指的百分比變化不應解釋為明確表明整個市場下降了同樣的百分比。這是因為道指的價格加權功能。基本問題是,指數中120美元的股票價格變化1美元,對道瓊斯指數的影響將大於20美元的股票價格變化1美元,儘管價格較高的股票可能只變化了0.8%,而另一隻則變化了5%。

道瓊斯指數的變化代表了投資者對列入該指數的大公司的收益和風險預期的變化。由於對大盤股的普遍態度往往不同於對小盤股、國際股票或科技股的態度,道指不應被用來代表市場上其他領域的情緒。 總的來說,道瓊斯指數因其列出了美國市場上最好的藍籌股公司並定期發放穩定的股息而聞名。因此,雖然不一定代表廣泛的市場,但它可以代表藍籌股、股息價值的市場。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

大多數投資者都知道,納斯達克是科技股交易的交易所。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是一個市值加權的指數,包括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交易的所有股票。

這個指數包括一些不在美國的公司。

該指數以科技股比重大而著稱,包括整個科技市場的幾個子行業,包括軟件、生物技術、半導體等等。雖然這個指數以其科技股的比重大而聞名,但它也包括一些來自其他行業的證券。

投資者也會發現來自不同行業的證券,包括金融、工業、保險和運輸股票等等。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包括大型和小型公司,但與道指和標準普爾500指數不同,它還包括許多市值較小的投機性公司。因此,它的走勢通常表明科技行業的表現,以及投資者對更多投機性股票的態度。

威爾希爾5000指數

威爾希爾5000指數有時被稱為 “總股市指數 “或 “總市場指數”,因為它包括所有總部在美國的、有現成價格數據的公開交易公司。該指數於1974年定稿,代表了整個美國股票市場及其變動的總體情況。

儘管威爾希爾5000指數是對整個美國市場的一個非常全面的衡量,但與更受歡迎的標準普爾500指數相比,威爾希爾5000指數被提及的頻率較低。

其他美國指數的綜述

一般來說,有幾種方法可以廣泛地看待指數。資本化往往是關鍵,指數可分為大盤股、中盤股或小盤股。標準普爾500指數和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是兩個頂級的大盤股指數,但其他指數包括標準普爾100指數、道瓊斯美國大盤股總市場指數、MSCI美國大盤股指數,以及羅素1000指數。

著名的中型股指數包括標準普爾中型股400指數、羅素中型股指數和威爾希爾美國中型股指數。在小盤股方面,羅素2000指數是羅素3000指數中最小的2000只股票的指數。其他受歡迎的小盤股指數包括標準普爾600指數、道瓊斯小盤成長型股票市場總指數和道瓊斯小盤價值型股票市場總指數。

美股指數介紹結語

指數在美國股票市場的整體分析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指數及其變動提供了對經濟、投資大眾的風險偏好以及投資多樣化趨勢的大量洞察力。一般來說,瞭解它們的構造和組成的細微差別,對做出各種類型的投資決定是至關重要的。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