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交易基金 (ETF) 與共同基金 (Mutual Fund) 的差異

比較ETF、共同基金和股票的特點其實是一項很困難的任務,大多數股票、ETF和共同基金的買進和賣出都不需要支付傭金。基金和ETF與股票不同,因為基金中的大多數都有管理費,但對投資人來說慶幸的是,管理費在這多年來一直有呈現下降趨勢。

 一般來說,ETF的平均費用往往比共同基金低

ETF 與共同基金以及股票的比較一覽表

以下是其他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的比較。

交易所交易基金 (ETF)共同基金 (Mutual Fund)股票 (Stock)
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是一種跟蹤一攬子證券的指數基金。共同基金是對債券、證券和其他提供回報的工具的集合投資。股票是基於業績提供回報的證券。
ETF價格可以以基金資產淨值的溢價或虧損進行交易。共同基金的價格以整個基金的資產淨值進行交易。股票回報是基於其在市場上的實際表現。
ETF和股票一樣,在正常時間內在市場上進行交易。共同基金只能在一個交易日結束時贖回。股票在正常的市場時間內進行交易。
一些ETF可以免傭金買進,比共同基金便宜,因為ETF不收取營銷費用。一些共同基金不收取負荷費,但大多數基金比ETF更貴,因為基金收取行政和營銷費用。在一些平台上買進股票可以免收傭金,而且買進後一般不會有相關費用。
ETFs不涉及證券的實際所有權。共同基金擁有其籃子裡的證券。股票涉及證券的實際所有權。
ETF通過在一個基金中跟蹤一個部門或行業的不同公司來分散風險。共同基金通過創建一個橫跨多個資產類別和證券工具的投資組合來分散風險。風險集中在一隻股票的表現上。
ETF交易是以實物形式進行的,這意味著ETF不能以現金贖回。共同基金的股票可以按基金當天的淨資產值贖回。股票是用現金買進和出售的。
因為ETF份額交換被視為實物分配,所以ETF是所有三種金融工具中最具稅收效率的。共同基金在返還資本或在其投資組合中包括某些類型的免稅債券時提供稅收優惠。股票按普通所得稅率或資本收益率徵稅。
ETF 與共同基金以及股票的比較一覽表

評估ETF

近年來,ETF領域以巨大的速度增長,到2019年投資資產達到4萬億美元。

 提供給ETF投資者的選擇急劇增加,使評估哪些基金可能最適合你的過程變得複雜。以下是你在比較ETF時可能希望記住的幾個考慮因素。

ETF的費用

ETF的費用率反映了你將為基金的運作和管理支付多少費用。雖然被動型基金的費用率往往比主動管理型ETF低,但即使在這些類別中,費用率仍有很大的差異。比較費用率是衡量ETF整體投資潛力的一個關鍵考慮因素。

ETF的分散化

相對於購買單一個股,幾乎所有的ETF都提供了多樣化的好處。然而,一些ETF是高度集中的–無論是在這些ETF持有的不同證券的數量上,還是在這些證券的比重上。例如,一個將一半的資產集中在兩到三個位置的基金可能比一個總投資組合成分較少但資產分布較廣的基金所提供的分散性要差。

ETF的流動性

由於有流動性障礙,資產管理規模很低或日均交易量低的ETF往往會產生較高的交易成本。在比較那些在策略或投資組合內容方面可能相似的基金時,這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

第一隻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是什麼?

一般公認的第一個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是由State Street Global Advisors於1993年1月22日推出的SPDR S&P 500 ETF(SPY)。然而,SPY的一些前身,特別是在多倫多證券交易所(TSX)上市的稱為指數參與單位的證券,追蹤1990年出現的多倫多35指數。

ETF與指數基金有何不同?

指數基金通常是指追蹤某一指數的共同基金。指數ETF的構建方式基本相同,將持有一個指數的股票,跟蹤它。然而,ETF往往比指數共同基金更具成本效益和流動性。你還可以全天直接在證券交易所購買ETF,而共同基金只在每個交易日收盤時通過經紀人進行交易。

ETF是如何運作的?

ETF供應商根據特定的方法創建ETF,並向投資者出售該基金的份額。供應商買入和賣出ETF投資組合的成分證券。雖然投資者並不擁有相關資產,但他們仍有資格獲得股息支付、再投資和其他利益。

什麼是ETF賬戶?

在大多數情況下,投資ETF沒有必要建立一個特殊的賬戶。ETF的主要吸引力之一是可以全天進行交易,並具有股票的靈活性。出於這個原因,通常可以用一個基本的經紀賬戶來投資ETF。

ETF的成本是多少?

ETF有管理和間接費用,一般由投資者承擔。這些成本被稱為 “費用率”,通常只佔投資的一小部分。ETF行業的發展通常推動了費用率的降低,使ETF成為最實惠的投資工具之一。不過,費用率的範圍可能很大,這取決於ETF的類型及其投資策略。

ETF與共同基金比較的結論

交易所交易基金,或稱ETF,代表著以有限的預算獲得廣泛的一籃子證券的一種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投資者可以簡單地購買針對更廣泛市場的代表性截面的基金份額,而不是買進個別股票。然而,在投資ETF時還是有一些額外的費用需要注意。投資者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分析ETF和共同基金哪個適合自己。

什麼樣的ETF值得買?如何檢視ETF體質?

打開各大發行商的網頁,ETF的產品資訊令人眼花撩亂,投資者要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ETF呢?財富101建議可以透過…

  • 折溢價
  • 基金規模
  • 追蹤誤差
  • 經理費與管理費成本
  1. 判斷好的ETF的指標有哪些?
    • 1.1 基金規模(AUM)
    • 1.2 追蹤誤差(Tracking Error)
  2. 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ETF ?
  3. ETF台股攻略
  4. 總結

判斷好的ETF的指標有哪些?

要判斷一個ETF體質的好壞,可以從基金規模、追蹤誤差、以及折溢價等3項指標著手,由於折溢價在前一篇ETF的介紹文章中已經提過,以下將針對基金規模與追蹤誤差進行講解:

基金規模(AUM)

ETF被設計的目標就是追蹤指數。唯有在ETF的規模夠大時,ETF才更有能力買賣成份股,創造出追蹤指數的彈性,維持它的品質並收斂折溢價。另一方面,由於一般ETF追蹤的指數的標的多,AUM太小將可能導致ETF資金不足,進而無法快速跟進指數按比例買進指數追蹤的成分股票,使得ETF無法完美追蹤指數,產生追蹤誤差。

追蹤誤差(Tracking Error)

正如上面所說, 若ETF無法很好地追蹤指數,那麼我們就會說這檔ETF不是好的ETF,例如當ETF所追蹤的指數漲了2%時,ETF本身的漲幅若越逼近2%,就越能表示這檔ETF的設計良好,且達成價格收斂的結果。因此我們可以說,ETF的好壞並不是指它的市價漲跌多少,而是端看ETF有沒有盡可能追蹤指數。但ETF本身畢竟不是指數,其市價也是在股票市場交易出來的,而且ETF有內扣費用,若考量該費用,其漲幅就無法與指數一樣。

追蹤誤差公式:

對ETF淨值報酬變化 以及 指數報酬變化 取標準差

若以上公式不是很好理解沒關係,一般各ETF官方網站上都有公布追蹤誤差的數據,因此即便無法很好地理解這個算法也沒關係,只需查詢就能得到追蹤誤差的資訊。

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ETF?

利用以下 4個面向可以幫助釐清怎樣的商品適合自己:

  1. 檢查ETF的流動性
    也就是確認成交量是否足夠大。在第一篇ETF介紹文章中我們提過流動性指的就是買賣的難易程度,當市場上有夠多的買家與賣家時就較容易在掛定的價格上成交,否則將產生降價出售或是抬價求售的狀況。一檔好的ETF需要有足夠的流動性,讓投資者能在想出售時脫手。
  2. 是否有穩定配息
    穩定配息的ETF可提供持有者更大的理財彈性,從配息獲得的現金可以持續投入ETF,或也可令投資人在持有ETF多年後成為零成本的持股;另一方面,若沒有穩定配息,持有該ETF唯一的獲利方式就只有價差,當 ETF 市價低於買入價時就只能套牢或認賠殺出。
  3. ETF 連結什麼指數或商品
    有些 ETF連結當地指數,譬如0050,有些則是連結國外指數或特定物品,譬如00752中信中國50或是原油期貨市場。當ETF連結的商品不是身為台灣人的我們所熟悉的環境時,投資者要好好審視自己的知識以及該ETF的風險,挑選適合自己的產品。
  4. ETF 連結的市場交易時間和台股交易時間是否相同
    ETF連結的標的,如果交易時間與台股不同的話,那麼ETF就無法即時反應,這當中將存在著套利行為,跑得快的或進場快的投資人或機構將得益,對比之下就苦了一般散戶投資者。因此需特別留意自己是否可承受ETF連結的標的與台股交易時間的時間差,想避免這層麻煩的投資者可以盡量選擇台股ETF。

ETF台股攻略

以下是證交所所統計的2022年6月,台灣股市中最受歡迎的ETF前三名

ETF名稱優點缺點
0050
元大台灣卓越50基金
> 精選台灣前50大的公司,每季檢視成份股,及時調整持股

> 每年穩定配息兩次,年中與年末各一次

> 隨著半導體產業穩健成長,0050年化報酬率亦大幅成長,反映出台灣產業的蓬勃。
> 目前價格較高,提高了投資門檻
> 未追求高配息個股,普遍配息低
0056
元大台灣高股息基金
> 精選台灣預估現金殖利率最高的30間公司,每半年檢視一次成份股
> 歷年配息比起0050高
> 經理費與保管費等等的內扣費用
00878
國泰台灣ESG永續高股息ETF基金
> 與0056類似,但加入了ESG永續概念,挑選出MSCI ESG評級資格BB以上的預估現金殖利率最高的30間公司

> 配息頻率高,自發行至今採每季配息方式

> 比起0056,00878的個股成份較具產業分散性
> 與0050或0056相比,流動性較低

財富101建議各位投資者在挑選ETF時,不妨將以上幾項熱門ETF的優勢加入考慮,或許就能選出下一個有潛力的ETF。

總結

投資ETF前,應先行檢視該檔ETF的體質,可從基金規模、追蹤誤差、以及折溢價長期趨勢進行分析。若體質沒問題,可再利用以下四個問題來判斷是否要投資:

  1. 是否有好的流動性?
  2. 連結的指數或商品是什麼,是否與台股交易時間相同?
  3. 是否穩定配息?
  4. 以及投資者是否了解該ETF的特性?

不妨將具備高殖利率且值得購入的股票或ETF(什麼樣的ETF值得買?)納入自己資產配置的一部分,且時時提醒自己應以正確心態面對股利,切記勿將高配息視為零風險收入,也不應一味地而應把現金股利視為可彈性運用的現金流。唯有謹慎的資產配置,創造出穩定的被動收入現金流,才能穩健地達到財富自由的目的。

閱讀全文 什麼樣的ETF值得買?如何檢視ETF體質?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