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益比是什麼?多少才算便宜?最完整的本益比學習懶人包

本益比(Price-to-Earn Ratio, 簡稱PE),是價值投資中,一種很重要的評估方式,可以讓你快速判斷股價目前是「便宜」還是「偏貴」。這篇文章中會整理關於本益比的基本觀念,像是本益比計算公式、如何判斷本益比高低、與成長性的關係等等,一篇搞懂本益比的所有重要觀念。
(最後更新時間:2022/10/30

本益比是什麼

本益比可以想成「買進股票後,多久可以回本」,學會計算本益比,就能用這樣的方式快速理解股票目前是便宜還是昂貴。

假設台積電股價是491元,目前每年賺25元,這時候買進是便宜還是買貴呢?這時候如果學會「本益比」計算,就能快速幫你做判斷。

本益比計算公式:

本益比 = 現在股價(Price) / 每年每股盈餘(EPS)

以2021年台積電全年的每股盈餘總計為23.01,若預估未來每年台積電EPS可微幅上修至25元,則2022年7月19日的這一天,台積電的本益比為「股價491元/每年賺25元 = 19.64年」,也就是說需持有台積電19.64年才能回本。

因此由本益比的計算可以看出,EPS佔很大的關鍵。

在上述例子,我們使用了歷史EPS當做本益比計算,所以會計算出來的就會是「歷史本益比」,因此也就有「預估本益比」的另一種本益比計算指標。

兩種本益比:

歷史本益比(Trailing Price-to-Earnings

歷史本益比是以當前股價除以,過去12個月的EPS總額。這12個月的計算方式有兩種:

  • 過去4季的EPS合計
  • 去年整年度的EPS

歷史本益比是普遍受大家喜歡的本益比指標,原因當然是因為比起預估本益比的不確定性,更來的客觀。

但歷史本益比同樣也有不足的地方,因為公司過去的獲利能力,並不能代表未來幾年也能擁有一樣表現。

另外,當公司發生重大事件如:新產品推出、新政策發布等等,使得股價在短時間大幅上漲或是下跌時,歷史本益比因為是使用過去12個月的EPS總額,所以很難立即反映出來。

預估本益比(Forward Price-to-Earnings

預估本益比是用「預估未來收益」來計算,因為不是追蹤真實的數據,因此在使用預估本益比時,要特別注意。

一般來說,絕大多數投資人都很難取得未來的EPS預估,而公司財報製作時,也有可能因為各種考量,低估或高估未來盈利,使得預估本益比在公司內部或是外部分析師給出時,常常會有不同調的狀況發生。

本益比多少才叫做好的本益比?

一般來說,「好的」本益比並不一定是高比率或低比率。目前台灣股票市場整體本益比約落在 10 – 15 之間,高於這個平均的本益比可能被認為是較差的,而較低的本益比則是被認為是較好的,也就是較短的回本時間。

本益比越小表示越便宜,同產業下,計算本益比的倍數,可以計算出回本時間
本益比倍數越小表示越便宜

本益比的限制是什麼?

計算本益比時,因為我們都是預設公司每股盈餘是正數,才得以計算回本時間。反之:

  1. 當公司的EPS為負數或為0的情況,將無法使用本益比做計算,因為不存在負數的本益比。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我們只能稱該公司不適用本益比作為股價判斷標準。
  2. 無法直接比較差異相差甚大的兩間公司的本益比:由於每間公司的獲利方式、每個行業的旺淡季時間不同、不同產業間的公司本益比經常有很大的差異,因此差異大的兩家公司本益比也無法直接做比較來判斷。

本益比使用時的注意事項:

  1. 可評估股價是否便宜或具有指標意義的本益比計算應使用「預估未來的EPS」所得到的預估本益比,然而常常股票資訊網站或APP所提供的本益比實際上大多是用「過去歷史EPS」計算而來的歷史本益比,少了對該公司的評估,也少了一些參考價值。雖然沒有人能預測未來,但掌握更多個股資訊的股票分析師或法人機構有機會更精準地預估本益比,尋找可靠來源就成了散戶投資者在計算本益比時的一大課題。
  2. 遇到本益比無法應用的場景時應尋找其他判斷股價高低的方法,更多判斷股價高低的方法將在往後的文章中介紹。
  3. 對於獲利不穩定的股票不適合用本益比判斷股價,因為每股盈餘若浮動太大,將會造成取樣過去EPS容易取到極端值,很難忠實反映出實際的平均EPS,且本益比的用途是在判斷回本時間,獲利高低差別過大時判斷回本也將失去意義,沒有參考價值。

本益比能不能用來估價?

一般認為,如果投資者判斷一間公司的合理還本時間是20年而便宜價是15倍,且該股票的未來每年平均EPS約5元的話,那麼這支股票的合理買入價就是100元以下,75元以下就是十分便宜的價格。

如何對公司未來的獲利能力進行有效的評估,或是如何找到可靠的評估公司本益比的來源,這將會是能否有效利用本益比工具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