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經在購房或是研究土地開發時聽過「建蔽率」和「容積率」這兩個專有名詞,但卻搞不清楚它們的真正含義?其實,這兩個詞是土地開發中非常重要的概念,直接影響建築物的設計和使用。了解它們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土地使用的規劃和限制,進而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什麼是建蔽率?
建蔽率(Building Coverage Ratio)指的是建築物基底面積與土地總面積之間的比例。簡單來說,就是建築物在地面上所佔的面積占整塊土地的百分比。
建蔽率的計算方式
例如,如果一塊土地的總面積是1000平方米,而建築物的基底面積是300平方米,那麼這塊土地的建蔽率就是30%。
建蔽率的重要性
建蔽率限制了建築物在地面上的佔地面積,這對於確保城市的綠化空間、保持建築間距以及減少城市熱島效應都具有重要意義。
什麼是容積率?
容積率(Floor Area Ratio, FAR)是指建築物的總樓地板面積與土地總面積之間的比例。它表示的是一塊土地上可以建築的總體量。
容積率計算方式
例如,如果一塊土地的總面積是1000平方米,而建築物的總樓地板面積是4000平方米,那麼這塊土地的容積率就是4。
容積率的重要性
容積率影響了建築物的高度和密度,從而影響城市的景觀、交通以及基礎設施的負荷。
建蔽率與容積率的區別
基本概念差異
建蔽率關注的是建築物在地面上的佔地面積,而容積率則關注建築物的總樓地板面積。簡單來說,建蔽率是水平的,容積率是垂直的。
實際應用中的差異
在實際應用中,建蔽率限制了建築物的佔地面積,適用於控制城市的綠化和開放空間;而容積率則決定了建築物的總體量,適用於控制城市的建築密度和空間利用。
建蔽率和容積率的應用
住宅區的應用:在住宅區,高建蔽率和低容積率通常意味著低層、寬敞的住宅建築,適合營造舒適的生活環境。 商業區的應用:商業區則可能允許較高的容積率,以便建造高層建築,增加商業空間的利用效率。 工業區的應用:工業區則需要平衡建蔽率和容積率,以確保生產設施的有效配置和操作空間。
影響建蔽率和容積率的因素
政策因素:各地的規劃政策會直接影響建蔽率和容積率的上限,例如市中心區域通常會有更嚴格的限制。 環境因素:自然環境的考量,如防洪、防震等,也會影響建蔽率和容積率的設定。 經濟因素:地價、土地供需情況以及經濟發展狀況也會影響建蔽率和容積率的設置。
台灣的相關法規
台灣對建蔽率和容積率有明確的法律規定,不同區域的限制也有所不同。
土地的種類
目前根據內政部的國土總共分為三大種類:
都市土地(13%) 非都市土地(78%) 國家公園土地(9%)
國家公園內土地依國家公園法 及國家公園計畫管制,對於私有土地之交易買賣繼承等並未設限,全國土地不論權屬為何,均依國土計畫、土地使用管制等空間規範使用。
都市土地
都市土地是指實施都市計畫法 範圍內的土地。 都市土地大分類下,依照土地使用目的,劃分為各土地類別如下:
都市發展地區 非都市發展地區 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行政區、文教區、公共設施用地、特定專用區 農業區、保護區、風景區、河川區、其他 市鎮計畫 / 鄉街計畫 / 特定區計畫 市鎮計畫 / 鄉街計畫 / 特定區計畫
類別 建蔽率 容積率 住宅區 60% 依地方特性調整 商業區 80% 依地方特性調整 工業區 70% 210% 行政區 60% 250% 文教區 50% 250% 農業區 農業產銷設施50% 休閒農業設施20% 180%
非都市土地
非都市土地就是都市計畫範圍外的土地(其遵循法令為區域計畫法 ) 按不同的使用目的,分為常見的甲種建築用地、乙種建築用地、丙種建築用地、丁種建築用地,和農牧、林業、養殖等10餘項分類。
甲種建築用地:一般農業區、特定農業區內的建築用地,生活機能及環境品質較差的住宅用地。 乙種建築用地:鄉村區內的建築用地,可供居住跟低強度的商業使用,缺乏完整的都市計畫與道路規劃的住宅用地。 丙種建築用地:山坡保育區內的建築用地,通常需要完成水土保持相關保育計畫才能興建住宅。 丁種建築用地:一般農業區跟特定農業區內的工業建築用地,可以合法蓋工廠(申請工廠登記)。
類別 建蔽率 容積率 甲種建築用地 60% 240% 乙種建築用地 60% 240% 丙種建築用地 40% 160% 丁種建築用地 70% 300% 窯業用地 60% 120% 交通用地 40% 120% 遊憩用地 40% 120% 墳墓用地 40% 120% 特定目的事業用地 60% 240%
建蔽率和容積率的調整
調整的可能性
在特定情況下,可以申請調整建蔽率和容積率,例如重大公共利益項目。目前最常見的容積率放寬便是「危老建物重建獎勵」。主管機關為了因應潛在的災害風險,加速都市計畫範圍內危險及老舊瀕危建築物之重建,改善居住環境,提升建築安全與國民生活品質,內政部特制定危老條例 ,提供相關重建獎勵,加速都市更新。
危老條例獎勵加速重建
1. 容積獎勵:
最高可達建築基地1.3倍之基準容積或1.15倍之原建築容積 三年內提出申請,再給予基準容積10%獎勵 若合併鄰接建築基地或土地重建時,鄰接基地或土地之容積獎勵計算限定1000㎡內 (容積率:建物總樓地板面積與基地面積比,越高表示可建築的室內坪數越多)
2. 放寬建蔽率及高度管制:
由地方主管機關另訂標準酌予放寬 建蔽率之放寬以住宅區之基地為限,且不得超過原建蔽率
結論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建蔽率和容積率的規範將越來越細化和嚴格,新技術如建築資訊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簡稱BIM)將大大提升規劃和管理的精度,進一步優化建蔽率和容積率的應用。了解建蔽率和容積率是進行土地開發和建築設計的重要前提。通過本文的介紹,相信大家對這兩個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並能夠在實際應用中靈活運用這些知識,從而實現更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建築規劃。
延伸閱讀
分散投資組合的5個技巧 【被動收入】被動收入是什麼?被動收入一般人如何創造? 被動收入方法有哪些? 50種創造被動收入的方法,邁向財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