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自由要準備多少錢?如何提早退休?

什麼是財富自由?

財富自由(Financial Independence)最簡單的定義就是被動收入大於生活支出,也就是說,即使不再依賴工作收入,依然能夠維持理想的生活品質。

廣義而言,財富自由代表不需要透過「勞力或時間」換取金錢,工作不再是為了薪水,而是可以專注於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當資產帶來的被動收入足以支撐日常開銷,你便可以選擇是否繼續工作,甚至提早退休(FIRE,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

財富自由的核心要點

  • 不依賴工資收入,生活仍能維持無虞
  • 擁有穩定的被動收入,如股息、租金、版稅等
  • 工作是選擇,而非義務

財富自由還有多遠?你目前在哪個階段?

在規劃財富自由之前,必須先評估自己的財務狀況,例如債務、儲蓄、日常支出、緊急預備金等。根據「財富自由六階段」,你可以清楚了解自己與財富自由的距離,進而制定具體目標。

財富自由的6個階段

財富階段特徵
階段1:財務依賴收入勉強支撐日常開銷,甚至入不敷出,負債累累
階段2:收支平衡有能力支付日常開銷,但無法應付突發事件,尚未建立緊急預備金
階段3:償債能力儲蓄可支撐至少 6 個月生活費,開始清償債務並建立基本財務安全
階段4:財務安全資產可支撐 2~3 年生活費,開始投資並規劃長期財務目標
階段5:財務獨立被動收入 ≥ 生活開銷,工作不再是必需
階段6:財務富足被動收入遠超日常開銷,可自由選擇生活方式,實現真正的財務自由

如果你還在階段1~3,應優先減少債務、增加儲蓄;如果已達階段4~5,則可進一步透過投資創造更多被動收入,邁向完全財富自由。


如何達成財富自由?3大步驟

步驟1:制定財務自由目標(4%法則)

4%法則(Four Percent Rule)是財務自由試算的一個簡單公式,來自美國財務顧問William Bengen 的研究。他發現:

只要每年從投資資產中提領不超過 4% 作為生活費,這筆資產可支撐 30~50 年,甚至更久。

【財富自由試算公式】

退休金 = 預計每年生活費 ÷ 4%

舉例來說:

  • 如果你每年生活費為 60 萬,則所需資產為:
    60 萬 ÷ 4% = 1,500 萬
  • 如果你每年生活費為 100 萬,則所需資產為:
    100 萬 ÷ 4% = 2,500 萬

步驟2:控制預算(50/30/20法則)

即使薪水再高,如果沒有良好的財務規劃,也難以達成財富自由。「50/30/20 預算法則」是一種簡單有效的理財方法,幫助你分配收入,提高儲蓄率。

【50/30/20 預算法則】

  • 50% 必要開支:租金、交通、飲食、保險、稅務等
  • 30% 享受支出:娛樂、旅遊、購物、興趣愛好等
  • 20% 儲蓄與投資:存緊急預備金、償還債務、投資資產

不同人生階段的財務分配建議

階段儲蓄/投資建議
剛出社會先存 3~6 個月緊急預備金,避免財務壓力
穩定就業優先償還高利率負債,開始建立投資組合
結婚成家增加保險規劃,開始定期定額投資
邁向財富自由提高儲蓄與投資比重,累積被動收入

步驟3:增加被動收入(投資理財)

被動收入是達成財富自由的關鍵! 巴菲特曾說:「如果你沒有辦法在睡覺時也能賺錢,你就會工作到死。」

增加被動收入的方法包括:

  1. 股息投資:存股,長期持有高股息ETF或個股
  2. 房地產租金:購買房產並出租,創造穩定現金流
  3. 創業或版稅收入:寫書、開線上課程、建立自動化事業
  4. 投資債券、定存:風險較低的被動收益方式

存股3步驟

  1. 選擇穩定成長的公司或ETF(如 005000878
  2. 定期定額投入,降低市場波動風險
  3. 長期持有,享受「複利」帶來的增值效應

舉例:
若每月投入 10,000 元,年報酬率 7%,20 年後本金 240 萬,總資產可達 525 萬(含利息增長)


財富自由試算:35K月薪也能達成財富自由

如果你是一名月薪 35,000 元的 25 歲小資族,可透過「50/30/20 預算法則」進行財務規劃:

  • 必要開支 (50%):17,500 元
  • 享受支出 (30%):10,500 元
  • 儲蓄/投資 (20%):7,000 元

如果這 7,000 元 每月投入 年報酬率 7% 的投資組合

  • 10 年後 → 約 120 萬
  • 20 年後 → 約 520 萬
  • 30 年後 → 約 1,200 萬

透過長期儲蓄與投資,即使收入不高,仍然可以逐步累積財富,實現財富自由!


財富自由的結論

財富自由並非遙不可及,而是一種可以透過規劃與行動達成的財務目標!
只要實踐以下3步驟,你就能逐步邁向財富自由:

  1. 制定財富自由目標(4%法則)
  2. 控制預算,提升儲蓄率(50/30/20法則)
  3. 創造被動收入(投資理財)

現在就開始規劃財富自由計劃,讓你的人生真正掌控在自己手中!

緊急預備金是什麼?應該存多少?完整指南一次搞懂!

什麼是緊急預備金?為什麼重要?

近年來,全球經濟受到疫情、通膨、戰爭等影響,讓許多人的財務狀況變得更加不穩定。生活中突如其來的變故,如失業、車禍、生病等,往往無法預測,因此,擁有緊急預備金(Emergency Fund)變得至關重要。

緊急預備金,也稱為應急儲備金,是指專門存放用於突發財務危機的一筆資金,確保在緊急情況下不會因資金短缺而陷入困境。這筆錢應該具備高流動性安全性,讓你在需要時能夠快速取用,而不影響長期投資或其他財務規劃。


為什麼需要存緊急預備金?

財務風險無所不在,以下是幾種可能讓你突然需要緊急資金的情境:

  • 工作失業:公司裁員、行業衰退等因素導致短期內無法找到新工作。
  • 突發醫療費用:即使有健保,一些重大疾病、手術費用可能無法完全覆蓋。
  • 車禍或房屋維修:車輛維修、家中漏水等突發事件可能需要立即支付大筆金額。
  • 突發家庭責任:父母或家人需要緊急醫療支援,或是突如其來的照護需求。
  • 金融市場變動:如果投資組合短期內貶值,臨時需要用錢時,可能會被迫低價賣出資產。

擁有充足的緊急預備金,能夠讓你在面對這些突發狀況時,不至於手足無措或陷入財務危機。


緊急預備金應該存多少?

緊急預備金的存款金額通常以每月平均支出 × 3~6 個月計算,具體金額則取決於你的職業穩定度、家庭負擔、財務風險等因素:

緊急預備金計算方式

身分類型每月支出(NTD)3 個月緊急預備金(NTD)6 個月緊急預備金(NTD)
單身小資族(20歲)30,00090,000180,000
雙薪家庭(30歲,2大2小)76,000228,000456,000
已婚家庭+長者(40~50歲,2大2小+1長者)160,000480,000960,000

不同人生階段的緊急預備金規劃

20歲|單身小資族

  • 主要目標:累積資產、降低生活開銷
  • 建議存款額度:3~6 個月的生活費
  • 建議開支控管:減少非必要的娛樂消費,增加儲蓄比率

30歲|成家立業的雙薪家庭

  • 主要目標:家庭財務穩定、開始儲蓄購屋基金
  • 建議存款額度:至少 6 個月的生活費,夫妻可共同分擔
  • 建議規劃:確保保險涵蓋重大醫療風險,並準備額外育兒支出

40~50歲|已婚、有子女與長者

  • 主要目標:增加醫療、教育與養老儲蓄
  • 建議存款額度:至少 6 個月以上的生活費,涵蓋長照與醫療支出
  • 建議規劃:確保長者的醫療與照護費用有足夠的應急資金

緊急預備金應該存在哪裡?

存放緊急預備金的地方,應該符合流動性高安全性強的條件,並與長期投資資金分開管理。以下是幾個常見選擇:

存放方式優點缺點
銀行定存利率相對穩定、安全性高提前解約可能會損失利息
數位帳戶活存部分銀行提供高利率(約1%~3%)有額度上限
貨幣市場基金流動性高,可投資低風險票券收益低於定存,仍有些微風險
股票抽籤若中籤可獲得額外收入不一定中籤,資金無法即時取出

建議策略:

  • 短期應急資金(1~3個月開支) 可存放在數位帳戶活存銀行定存
  • 中期應急資金(3~6個月開支) 可考慮貨幣市場基金
  • 閒置資金 可用於股票抽籤等低風險資產配置,但不建議完全依賴

緊急預備金常見問題

Q1:緊急預備金到底應該存多少?

建議存3~6 個月的生活費,具體金額取決於個人或家庭的財務負擔。如果工作穩定,可存 3 個月;若工作不穩定或家中有長者、子女需照顧,則建議存 6 個月以上。

Q2:緊急預備金應該存在哪裡?

存放地點應符合高流動性安全性的原則,推薦選擇:

  • 銀行定存
  • 數位帳戶高利活存
  • 貨幣市場基金
  • 股票抽籤(適合額外資金)

Q3:如何存緊急預備金?

  • 開立專門帳戶:避免與日常開銷混淆
  • 設定自動轉帳:每月固定存入一定比例的薪水
  • 提高儲蓄比例:減少不必要開支,加速儲蓄目標達成

緊急預備金的結論

緊急預備金是財務健康的基石,能夠幫助你應對突發的財務危機,不至於因短期資金短缺而陷入困境。建議每個人根據自身的收入、支出與風險承受能力,設定合理的儲蓄目標,並選擇適當的存放方式,確保這筆資金隨時可用。

現在就開始建立你的緊急預備金計畫,讓自己在面對意外時,能夠更有信心地應對未來!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