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選股信號,建立一個有效的股票標的觀察清單

一個組織良好的股票標的觀察清單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股票市場環境,不同的本金如何影響價格的發展,以及不同的公司會對同一事件做出怎麼樣的長期反應。在挑選自己有興趣每天、每週或每月跟蹤的候選標的時,季節性、市場情緒和經濟週期都會發揮作用。

股票標的觀察清單建立的關鍵重點

  • 投資者可以通過三個步驟建立一個有效的觀察清單。首先,在每個主要部門收集一些領導力或流動性成分。第二,建立符合一般技術標準、與市場方法相匹配的股票的掃描列表。第三,每天晚上重新掃描清單。
  • 許多證券商平台也提供了強大的詳細掃描功能,以幫助投資者建立一個觀察清單。
  • 必須主動管理數據庫,用特定的規則從列表中增加和減少,並進行規模管理,以確保這份觀察名單的大小能與自己管理的能力匹配。
  • 不要跳過自己平常沒有交易的產業,因為我們還是會希望在板塊輪動衝擊市場時,我們手上的這份觀察清單上的選股有機會能突然成為股市寵兒,此時就能根據清單,及時啓動買賣開始獲利。

為股票投資標的預先設置觀察清單

觀察清單可以與參與者的交易時間和追蹤金融市場的時間保持一致。每週玩幾個頭寸的兼職投資者可以保持簡單,篩選出一個50到100個問題的清單,每天進行跟蹤。

堅定的在家交易者和所有級別的市場專業人士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在觀察清單任務上,建立一個包含300到500隻股票的主要數據庫和一個適合他們交易螢幕的次要清單。

一般來說,每個交易平台可以容納25到75個問題,這取決於圖表、掃描器、新聞標籤和市場深度窗口佔用的空間。最好的辦法是至少有一個螢幕完全用來顯示行情,每個條目只顯示兩到三個字,包括最後價格、淨變化和變化百分比。以視覺判斷為主的投資者,可以在這個頁面上建立一個單一的圖表,將股票代碼連接起來,以便快速查看交易日的價格。

股票標的觀察清單數據庫

每天在交易螢幕上得到追蹤的股票可能來自多個來源,但一個精心維護的數據庫將提供這些問題的大部分答案,同時允許在某個特定的證券由於技術違規、沈悶的行動或市場基調的轉變而被放棄時不斷補充。

開始建立數據庫時,從每個主要部門和資本化水準低至2.5億美元的股票中建立一些市場領導者,如果專注於空頭,則建立落後者股票名單。這些產業名單在互聯網上和大多數圖表軟件中都可以普遍獲得。

在這一步中要避免交易量小的股票,因為大多數股票的買賣價差很大,不利於活躍的交易風格。接下來,建立一個自己最喜歡的股票列表,其中很可能包括受交易界歡迎的普遍持有的股票,如台積電、長榮海運、金融股等等。把這個名單新增到數據庫中,設置成一個固定類別,之後就能迅速觀察此類別中所有標的的上升和下降趨勢。

建立觀察名單前,掃描股票市場標的

在瞭解了這麼多之後,是時候開始掃描市場標的了。尋找符合特定標準、符合自己交易風格的股票。一旦建立這些條件到數據庫後,就能有一個工作列表,可以每晚重新掃描特定的模式和設置,也可以用來剔除自己不再希望追蹤的問題。

許多圖表軟件包可以執行這個功能,但如果想進一步地寫詳細的代碼,專注於狹義的輸出,那麼一個獨立的程式可能扮演著關鍵角色。這個核心程式還應該具有掃描新問題的功能,以及重新掃描現有列表的功能。

投資者最好是避免在掃描選股標準時太過於具體,因為在建立了候選股票後也能快速有效地在尚可接受的鬆散標準的清單中尋找到具體機會。目的是確定自己可以每天或每週跟蹤的候選標的,觀察自己喜歡的模式和配置。在數據庫建立後,使用夜間掃描來專注於更狹義的標準,如坐在關鍵阻力位的股票,這些股票可能在接下來的會議中突破。結合簡單的技術和基本面標準,增加可能在未來幾周引起普遍追蹤的股票。

管理觀察清單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需要每天維護。接下來介紹一些技術,能幫助投資者做出關鍵的交易決策。

掃描市場的常見方法

  • 辨別單槓反轉的燭台錘子和道釘。
  • 相對強度較高或較低的證券正在進行反趨勢回調。
  • 可能預示著趨勢變化的形態,更高或更低。
  • 分析不尋常活動的警報,例如突然出現3倍5倍的日均成交量但價格卻幾乎沒有變化。
  • 今天、過去五天或過去30天的百分比變化,由大於平均日成交量來過濾。
  • 市場主流的突破和崩潰信號。
  • 在下降趨勢中遇到阻力的疲軟反彈。

建立股票標的觀察清單的總結

投資者可以通過三個步驟建立一個有效的觀察清單。首先,在每個主要部門收集少量的領導力或流動性成分。第二,建立符合一般技術標準、與自己的市場方法相匹配的股票的掃描列表。第三,每晚重新掃描清單,以找到可能在下一交易日產生機會的模式或設置,同時剔除自己不想再追究的問題。

目的是建立一個鬆散但有效的名單,在每日來來回回檢討的過程中增加或減少名單上的標的,但可以一次保留大部分標的幾個月,避免每週從頭開始重建標的名單以作長期有效的名單追蹤。

納斯達克指數的上市要求是什麼?

主要的證券交易所,如納斯達克,是排他性的俱樂部–它們的聲譽取決於它們交易的公司。因此,納斯達克不允許任何公司在其交易所進行交易。只有那些擁有堅實歷史和一流管理的公司才會被考慮。

納斯達克有四套上市要求。每家公司都必須滿足這四套要求中的至少一套。

納斯達克掛牌條件重點整理

  • 主要的證券交易所,如納斯達克,是排他性的俱樂部–它們的聲譽取決於它們交易的公司。
  • 納斯達克有四套上市要求。
  • 每家公司都必須滿足這四套要求中的至少一套,以及所有公司的主要規則。
  • 除了這些要求外,公司必須滿足某套標準下的所有標準。
  • 一家公司有四種方式在納斯達克上市,這取決於該公司的基本面。
  • 對所有公司的上市要求
  • 每個上市公司都必須遵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關於納斯達克上市的市場規則,包括公司治理規則4350、4351和4360。

公司股票在上市時的正常買入價必須至少為4美元。然而,如果公司滿足不同的要求,公司可以根據3.00美元或2.00美元的收盤價備選來獲得資格。通常情況下,該股票必須至少有三個(或四個,取決於標準)做市商。

公司在上市時必須至少有125萬股公開交易的流通股,不包括高管、董事或任何擁有公司10%以上股份的實際所有人所持有的股份。

公司還必須至少有450個整手(即100股或更多)的股東,2200個總股東,或550個總股東,在過去12個月中平均交易量為110萬。

根據上市證券的類型和公司的規模,可以評估5000美元至25000美元的申請費。公司還必須根據發行的股票數量支付費用,費用範圍為10萬至15萬美元。還有其他一些費用,取決於公司的類型,包括年度上市費,小型公司的小盤費,以及額外服務或變化的費用,如記錄保存和額外發行股票。

納斯達克證交所上市標準

除上述要求外,還需要滿足財務標準,這取決於所上市的證券類型,現概述如下。

納斯達克上市標準一:收益總額

公司必須在前三年的稅前收益總額至少為1100萬美元,在前兩年至少為220萬美元,而且前三年中沒有任何一年可以出現淨虧損。

納斯達克上市標準二:有現金流的資本化

該公司在過去三個財政年度必須有至少2750萬美元的現金流總額,並且在這三年中沒有任何負現金流。此外,其在過去12個月的平均市值必須至少為5.5億美元,上一個財政年度的收入必須至少為1.1億美元。

納斯達克上市標準三:有收入的資本化

如果公司在過去12個月的平均市值至少為8.5億美元,且上一財政年度的收入至少為9000萬美元,則可免除第二條標準中的現金流要求。

納斯達克上市標準四:有股權的資產

如果公司的總資產至少為8,000萬美元,股東權益至少為5,500萬美元,則可以取消現金流和收入要求,並將其市值要求降至1.6億美元。

 為了繼續在納斯達克上市,公司必須繼續滿足最低的上市要求,否則有可能被除名並從納斯達克交易所剔除。

納斯達克上市標準分析總結

一家公司有四種方式在納斯達克上市,這取決於該公司的基本面情況。如果一家公司沒有達到特定的標準,如營業收入的最低標準,它必須在另一個領域(如收入)用更大的最低金額來彌補。這有助於提高在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的質量。

一家公司在市場上上市後,必須保持一定的標準才能繼續交易。如果不符合證券交易所規定的規格,將導致其被除名。跌破最低要求的股價或市值是引發退市的主要因素之一。

股票的類型有哪些?資產配置中應該配哪些類型的股票?以美股為例

在台股中我們常常聽到所謂的成長股,著名的例子包含台積電、聯發科等,另外還有所謂的牛皮股(價格不容易波動的股票如中鋼),但除了這些以外,股票還有哪些類型呢?財富101將透過擁有豐富股票類型的美國股市為讀者介紹各種類型的股票。瞭解這些不同的股票類型將可以讓投資者更清楚掌握投資組合的配置。

股票類型分析的重點整理

  • 瞭解不同的股票類別可以幫助投資者做出更明智的投資決定,並降低投資組合風險。
  • 優先股在向普通股東發放股息之前,為持有人提供定期的股息支付,但不提供投票權。
  • 收入型股票通過發放高於市場平均水準的股息來分配公司的利潤或多餘的現金,從而提供定期收入。
  • 藍籌股是歷史悠久、市值巨大的公司的股票。
  • ESG股票強調環境保護、社會公正和道德管理實踐。

普通股和優先股

普通股–有時被稱為普通股–代表了對一家公司的部分所有權。這種股票類別使投資者有權獲得產生的利潤,通常以股息形式支付。普通股股東選舉公司的董事會並對公司政策進行投票。這類股票的持有者在清算事件中對公司的資產有權利,但只有在優先股股東和其他債務持有人得到支付之後。公司創始人和員工通常獲得普通股。

另一方面,優先股,即優先股,使持有人有權在向普通股股東發放股息之前獲得定期的股息支付。如上所述,如果公司解散或進入破產程序,優先股股東也會首先得到償還。優先股不具有投票權,適合尋求可靠被動收入的投資者。

許多公司同時提供普通股和優先股。例如,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 Inc.(GOOGL)列出了其A類普通股和Alphabet Inc.(GOOG)的C類優先股票。

成長型股票與價值型股票

顧名思義,成長股指的是與大盤相比預期增長速度更快的股票。一般來說,在經濟擴張時期和利率較低時,成長型股票往往表現出色。例如,近年來,在強勁的經濟和獲得廉價資金的推動下,科技股的表現明顯出色。投資者可以通過關注主題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即SPDR組合標普500成長型ETF(SPYG)來監測成長型股票。

相反,價值型股票的交易價格比公司業績可能表明的要低,通常比大盤的估值更具吸引力。價值型股票–如金融、醫療保健和能源類股票–在經濟復甦時期往往表現出色,因為這幾種類別的股票通常會產生可靠的收入流。投資者可以通過將SPDR組合標普500價值ETF(SPYV)添加到他們的觀察清單中來追蹤價值股。

在過去的10年里,成長型股票的表現比價值型股票好約5.93%。

收入型股票

收入型股票是指通過發放高於市場平均水準的股息,將公司的利潤或多餘的現金提供定期收入的股票。通常情況下,這些股票–如公用事業–與增長型股票相比,波動性較低,資本增值較少,使其適合於尋求定期收入來源的風險規避型投資者。投資者可以通過Amplify高收入ETF(YYY)進入收入型股票。

藍籌股

藍籌股是歷史悠久的公司,擁有龐大的市場資本,而且在創造可靠的收益方面有著長期的成功記錄,並在其產業或部門中處於領先地位。保守的投資者可以將藍籌股作為其投資組合的最高權重,特別是在不確定的時期。藍籌股的幾個例子包括計算機巨頭微軟公司(MSFT),快餐業龍頭麥當勞公司(MCD),以及能源龍頭埃克森美孚公司(XOM)。

週期性股票和非週期性股票

週期性股票直接受到經濟表現的影響,通常跟隨經濟週期的擴張、高峰、衰退和復甦。它們通常表現出更大的波動性,在經濟強勁的時候,當消費者有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時,它們的表現優於其他股票。週期性股票的例子包括iPhone製造商蘋果公司(AAPL)和運動裝備巨頭耐克公司(NKE)。投資者可以通過購買Vanguard Consumer Discretionary ETF(VCR)將週期性股票加入他們的投資組合。

另一方面,非週期性股票在 “防衰退 “的產業中運營,無論經濟狀況如何,往往都會有合理的表現。在經濟放緩或衰退的情況下,非週期性股票的表現通常優於週期性股票,因為對核心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保持相對穩定。Vanguard Consumer Staples ETF (VDC)提供了個人護理巨頭寶潔公司(PG)以及飲料製造商百事可樂公司(PEP)和可口可樂公司(KO)等大盤防禦性股票的投資。

防禦性股票

防禦性股票通常在大多數經濟條件和股市環境中提供穩定的回報。這些公司通常銷售基本產品和服務,如消費品、醫療保健和公用事業。防禦性股票可以幫助保護投資組合在拋售或熊市中免受劇烈的損失。防禦性股票也可能是價值型、收入型、非週期性或藍籌股。電信巨頭AT&T Inc.(T)和醫療保健跨國公司Cardinal Health, Inc.(CAH)是Invesco防禦性股票ETF(DEF)核心持股中的防禦性股票。

防禦性股票不太可能面臨破產,因為它們能夠在經濟疲軟時期產生穩定的回報。

IPO股票

當一家公司上市時,它通過首次公開招股(IPO)發行股票。IPO股票通常在公司股票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之前以折扣價分配。它也可能有一個歸屬時間表,以防止投資者在股票開始交易時賣掉他們所有的股票。市場評論員在提到最近上市的股票時也使用 “IPO股票 “一詞。投資者可以通過納斯達克網站監測即將進行的IPO。

細價股

細價股是指價值低於5美元的股票,被認為是高度投機的。雖然有些細價股在主要交易所交易,但許多股票是通過OTCQB交易的,這是一個由OTC市場集團經營的美國股票的中間層場外交易市場。

投資者在發出細價股的買賣指令時,應考慮使用限價單,因為它們的買入價和賣出價之間往往有很大的價差。

華爾街之狼》上映後,細價股在流行文化中一炮而紅,這部電影講述了一位經營細價股騙局的前股票經理人的故事。想在細價股上下注的投資者應該看看iShares Micro-Cap ETF(IWC)。

ESG股票

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股票強調環境保護、社會公正和道德管理實踐。例如,ESG股票可能是一家同意以高於國家和產業目標的速度減少碳排放的公司,或者是為可再生能源基礎設施製造設備的公司。

近年來,ESG股票獲得了千禧一代的青睞,這是具有社會意識的一代,他們更傾向於投資於他們相信和支持的事物。投資者可以通過將Vanguard ESG美國股票ETF(ESGV)加入他們的投資組合來獲得ESG股票。

分析股票類型的常見問題

普通股和優先股之間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優先股給予持有人對公司收入的優先權,但不像普通股那樣提供投票權。

收入型股票適合什麼類型的投資者?

收入型股票適合那些通過股息支付尋求定期收入的風險規避型投資者。

防禦性股票的一個主要特點是什麼?

防禦性股票通常在大多數經濟條件和股票市場環境中都能提供穩定的回報。

我在哪裡可以買到投機性細價股?

投資者可以通過OTCQB購買投機性細價股–這是一個由OTC市場集團經營的美國股票的中間層次的場外交易(OTC)市場。

股票類型分析總結

瞭解股票類別之間的主要差異有助於投資者做出更明智的投資決策,並管理其投資組合中的風險。除了直接購買不同類型的股票外,投資者還可以通過ETFs獲得對主題股票類型的成本效益。

美股指數基金投資分析懶人包:指數基金介紹、優缺點、投資策略分享

美股指數基金易於投資,費用低,而且通常表現非常好。

截至2022年7月,沃倫-巴菲特的淨資產超過了965億美元。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投資者之一。他的投資風格以紀律、價值和耐心為基礎,幾十年來取得了持續超越市場的業績。雖然普通投資者–也就是我們其他人–沒有錢像巴菲特那樣投資,但我們可以遵循他的一個持續建議。低成本的美股指數基金是大多數人能夠做出的最聰明的投資。

正如巴菲特在2016年致股東的信中寫道:”當數萬億美元被華爾街人士收取高額費用管理時,通常是經理人獲得超額利潤,而不是客戶。大型和小型投資者都應該堅持使用低成本的美股指數基金。”

美股指數基金投資的重點整理

  • 指數基金是共同基金或ETF,其投資組合反映了一個指定的指數,目的是為了匹配其業績。
  • 從長期來看,指數基金的表現通常優於其他類型的共同基金。
  • 指數基金的其他好處包括低費用、稅收優勢(產生較少的應稅收入)和低風險(因為標的是高度分散的)。
  • 什麼是指數基金(美股)?
  • 指數基金(美股)是一種共同基金或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它持有某一特定指數的所有(或代表性樣本)證券,目的是盡可能地匹配該基準的表現。標準普爾500指數可能是最知名的指數,但幾乎所有我們能想到的市場和投資策略都有指數和指數基金。投資者可以通過帳戶購買指數基金(美股),或直接從指數基金供應商購買。

當投資者購買美股指數基金時,可以在一群簡單且低成本的投資標的中獲得多樣化的證券選擇。一些指數基金在一個基金中提供了數千種證券的風險,這有助於通過廣泛的多樣化降低整體風險。通過投資幾個跟蹤不同指數的指數基金,可以建立一個符合所需資產配置的投資組合。例如可以把60%的資金放在股票指數基金,40%放在債券指數基金。

美股指數基金的好處是什麼?

美股指數基金最明顯的優點是在總回報方面常常能戰勝其他類型的基金。

一個主要原因是,指數基金的管理費通常比其他基金低得多,因為是被動管理。美股指數基金的投資組合不是由經理人積極交易,也不是由研究團隊分析證券並提出建議,而是複製其指定的指數。

美股指數基金持有投資,直到指數本身發生變化(這並不經常發生),所以交易成本也較低。這些較低的成本可以使回報有很大的不同,特別是在長期內。

“巴菲特在他2014年的股東信中寫道:”巨大的機構投資者,作為一個群體來看,長期以來一直表現不佳,不成熟的指數基金投資者只是在幾十年里坐立不安。”一個主要原因是費用。許多機構向顧問支付巨額費用,而顧問又推薦高收費的經理。而這是一個愚蠢的遊戲。”

更重要的是,通過比積極管理的基金更少的證券交易,美股指數基金產生了更少的應稅收入,這些收入必須傳遞給他們的股東。

美股指數基金還有另一個稅收優勢。因為每當投資者向基金投入資金時,他們都會在指數中購買新的證券手數,在出售某一特定證券時,他們可能有成百上千的手數可以選擇。這代表著他們可以賣出資本收益最低的批次,因此,稅收也最低。

在選購美股指數基金時一定要比較其費用比率。雖然美股指數基金通常比主動管理的基金便宜,但有些基金比其他基金更便宜。

美股指數基金的缺點是什麼?

沒有任何投資是理想的,這也包括指數基金。一個缺點就在於其性質。一個投資組合隨著其指數的上升而上升,隨著其指數的下降而下降。例如,如果有一個跟蹤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基金,當市場表現良好時,會吃到價格高點,但當市場下跌時,則會完全處於弱勢。相比之下,對於主動管理的基金,基金經理可能會感覺到市場調整的到來,並調整甚至清算投資組合的頭寸以緩衝它。

對主動管理基金的費用大驚小怪是很容易的。但有時一個好的投資經理的專業知識不僅可以保護投資組合,甚至還可以超越市場表現。然而,很少有經理人能夠年復一年地持續做到這一點。

另外,多樣化是一把雙刃劍。當然,它可以平滑波動,減少風險;但是,正如經常發生的那樣,減少下行風險也限制了上升空間。指數基金中基礎廣泛的一籃子股票可能會被一些表現不佳的股票拖累,相比之下,另一個基金中的投資組合則更為精挑細選。

美股指數基金綜合結論

綜合上面所述,美股指數基金有幾個吸引人的優點,但也有一些缺點需要考慮,財富101將優缺點分析整理成表格如下:

美股指數基金。優點美股指數基金。缺點
費用非常低沒有下行保護
稅務風險較低不能把握機會
被動管理往往在一段時間內表現出色不能調整表現不佳的股票,因為基金是一整包
投資標的的多樣化缺少專業經理人的投資組合管理(雖然有時候這是優點)

【基金懶人包】基金是什麼?基金新手入門教學(上)

基金因為聚集了眾多投資人的資金,投資規模較大,其進行操作的標的或方法都較散戶投資人更有彈性,標的可包含眾多有價證券,例如股票、債券、外匯、貨幣、衍生性金融商品等金融項目,但也由於管理需專業經理人代操資金,因此也要付出管理成本。

俗話說「本多終勝」(流傳於台股的揶揄說法,意指本金多終究會勝利),恰如其分地描述了基金成立的目的。規模大的基金可進行多種策略操作,廣泛投資多種標的,是投資人一定要認識的投資工具。 

(最後更新時間:2022/08/03

基金是什麼?

基金 (英文: fund) 意思是集合一群人的資金,將投資者手中的資金集中並委託專業投資機構或經理人集中管理投資,利益與風險都共同承擔,以追求更高投資報酬率的投資工具。

一般來說,基金追求高報酬率的優勢有以下三點

  1. 資金規模:由於基金的規模較大,在波動較大時可以對標的追加資金,透過攤平方式,承受風險的程度較高,以彌補偶爾發生的錯誤投資方向
  2. 分散風險:許多基金的操盤公司或經理人為吸引更多投資人加入以賺取更多的管理費,一般傾向於追求穩定成長並可持續獲益的標的配置,而分散投資將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投資單一標的所承受的風險。
  3. 專家操盤:基金都是由專業基金公司與經理人運作,普遍具備熟悉資本市場的專家,投資人因此無需受限於個人投資知識的不足而放棄標的。

投資基金前應如何做準備?

自我認識是投資前重要的一項準備,以下三個問題讓你更了解自己投資的方向:

確定自己的投資目的:追求短期致富或是長期穩定收入?

當手中有一筆資金可以投資,你願意耐心地投入穩健型的標的還是追求高風險但可能短時間大漲的標的?能承受失去本金的壓力嗎?譬如退休人士的財富已經差不多具一定規模,不追求短時間暴富只求能守住一輩子賺來的財富,那麼這一類人可能較適合長期穩健的投資。

評估投資方式:主動投資 vs 被動投資

主動型基金:共同基金

主動的意思就是由基金經理人根據自身專業判斷決定投資組合。許多基金公司會發表完整的研究報告,根據投資標的的產業、公司營運狀況、宏觀經濟學等產經與景氣研究後決策出投資標的。主動型基金尋求的是創造贏過指數的報酬,但並不一定常常能達成,且持有主動型基金的成本一般較高,例如股票型基金每年的管理費約為 1.5%至3%。

被動指數型基金:指數型基金 or ETF

被動指數型基金是以追蹤指數作為標的基金,其過程不經由人為進行決策,旨在獲得指數所代表的整體市場報酬。持有被動型基金的成本通常遠低於主動型,相較於主動型基金的管理費為1.5%以上,被動型基金不到1%,甚至可低於0.5%,就連為人所詬病的高管理費0050 ETF,其經理費加管理費也只有0.11%。

被動型基金一般不輕易更動持股組成,除非其追蹤的指數進行調整,被動型基金才會跟進。有了低手續費的這項優勢,主動型基金的績效需要超越指數更多才能贏過被動型基金,否則獲利也只是成為了基金經理人的佣金。

著名的股神巴菲特曾跟美國一位傑出的基金經理人有過一場長達十年的打賭,他打賭這位經理人的主動型基金的績效贏不了單純投入追蹤大盤指數的被動型基金,而十年後,巴菲特真的獲勝了,換句話說,這位經理人這十年來的主動式管理輸給了什麼都不做的ETF存股族。

評估標的風險與自己的風險偏好

關於投資,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廣告詞是:「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詳情請閱公開說明書。」要投資主動型基金,就要先審慎了解這隻基金的內容,這包含了它的持股成分、風險規劃、手續費高低、配息來源等等……。此外,也要評估自己的風險偏好以及承受力。台灣的監管機關有規定機構在承辦基金時有必要讓投資人了解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因此幾乎所有銀行以及基金公司在為投資人辦理基金入金前都會提供一份風險評估量表幫助投資人了解自己的風險偏好。但有時投資人得到的答案過於抽象,對於投資新手來說可能更難理解,此篇文章的後段將詳細介紹基金種類以及幫助讀者們了解哪一類基金適合自己、資產配置應如何規畫、以及如何評估基金的良莠。

基金好多種,有哪些?

基金發展至今其數量已繁不勝數,但投資者仍可用7種方式來分類,縮小自己偏好的基金類型,以下用一張表列出各種分類方式:

分類基金的方式

分類方式
募資對象公募基金私募基金   
發行方式封閉型基金開放型基金   
管理方式主動型基金被動型基金   
發行方境內基金境外基金   
投資區域國內基金海外基金   
投資區域集中度區域型全球型單一國家型產業型 
投資標的股票型債券型平衡型貨幣型組合型

七種分類

  1. 以募資對象分類
    一般非特定大眾,也就是俗稱的散戶投資人,可以參與的基金叫做「公募基金」,或更常見的名稱為「共同基金」,投資的門檻(參與的最低投資額)較私募基金低,基金資訊較公開。另一方面,「私募基金」顧名思義就是私下募集資金,只允許特定投資人加入,投資門檻高。
  2. 以發行方式分類
    封閉型基金的總發行單位數是固定的,也有可能會到期。發行後的交易都會在次級市場中進行,而不是向基金公司直接申購或贖回。封閉型基金的買賣方式跟股票一樣,需在次級市場中進行買賣價撮合。也因此有兩個價格,一是買賣價撮合後的成交價格,也稱為「市值」,以及基金所投資的標的組合價值,稱為「淨值」。市值與淨值在財富101的ETF懶人包中曾有提及。另一方面,開放型基金就是相反的存在,它的總發行單位數可變,因此基金規模會因投資人申購或贖回的數量而有所差異。開放式基金的交易對象是基金公司,也就是一般所稱的初級市場交易。也因為沒有買賣價撮合,所以開放式基金沒有「市值」而只有「淨值」。
  3. 以管理方式分類
    文章前段已有介紹過主動型與被動型基金的差異, 這裡補充說明一般常聽到的ETF就是被動型基金的一種,然而ETF兼具開放型與封閉型的特性,一開始發行時是向基金公司購買,發行後則是在次級市場流通,與股票的交易方式相同。
  4. 以發行者分類
    境內基金是由註冊於國內的基金公司所發行,境外基金則是由註冊在國外的公司發行。由於稱為境內,因此受到國內相關法律監督,但其投資區域並不限於國內,亦可以是海外。境外基金的購入方式需藉由國內的金融機構當總代理,將境外發行的基金引進國內銷售才可進行購買。
  5. 以投資區域分類
    區分國內或海外是指基金所購買的標的的投資地區。也就是說國內基金的資產主要在國內,譬如台股股票或國內債券;海外基金主要的投資範圍則是在海外。
  6. 以投資區域的集中度分類
    單一國家型顧名思義就是只投資一個國家內的標的,區域型的基金則是投資某個地理區域,例如亞洲、歐洲、美洲等。而全球型基金的投資範圍就是佈局全球了。也有不以地理區域做區分的一類基金稱為產業型基金,其投資標的主要集中於某個產業,例如黃金基金、電動車基金等等。
  7. 以投資標的物分類
    a. 股票型基金投資股票為主。
    b. 債券型基金投資債券為主,也稱為「固定收益型基金」,因為持有債券能按期收取利息。
    c. 平衡型基金的投資標的包含股票與債券。
    d. 貨幣型基金是以到期日在1年以內的貨幣市場金融工具為主要標的的基金,通常屬於流動性佳且風險低的基金,可作為短期資金停泊的產品。
    e. 組合型基金則是投資其他共同基金的基金。

總結

本篇介紹了基金是什麼以及如何對基金進行分類。基金入門教學的下篇將介紹幾個簡單的方法判斷什麼樣的基金適合你,基金的績效應該如何判斷,以及基金應怎麼購買。

免責聲明:所有交易均有風險,請謹慎投資。本文僅作為教學目的,而非投資建議。

【基金懶人包】基金是什麼?基金新手入門教學(下)

在認識了基金以及基金如何分類後,我們應如何挑選可投資的基金?本篇入門教學下半篇文章建議可以用三種方式篩選出適合投資的基金,並介紹兩個判斷投資組合績效的指標數值供讀者自行分析心儀的標的。

(最後更新時間:2022/08/04

基金的績效怎麼看?

在此列舉三種常見方式:

1. 用績效挑基金:四四三三法則

過去的表現雖然不等於未來,但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譬如傑出的績效可能來自基金經理人的專業,或是適逢該基金投資標的正好處在景氣循環正好的時機等等。總之,我們不妨可以先用一些過去績效指標來量化基金的表現。但應如何量化?有哪些方式呢?最常見的方法是觀察基金長期的績效是否能贏過大盤或同一類型的基金績效。

由國內基金評比的專家,兩位台大財金系邱顯比教授與李存修教授所提出的四四三三法則,就是根據過去績效表現挑選出短中長期皆表現優異的基金。四四三三法則挑選基金的原則如下:

a. 挑選出一年期績效在同類型中排名前四分之一的基金。
b. 從前一步驟挑選出來的基金中,再挑選出兩年、三年、五年期績效以及今年以來績效在同類型中排名前四分之一的基金。
c. 從前一個步驟挑選出來的基金中挑選出六個月績效在同類型中排名前三分之一的基金。
d. 挑選出三個月績效在同類型中排名前三分之一的基金。

2. 用穩定度挑基金:標準差與 β

投資標的的價格起伏往往會對投資人的心理造成壓力,巨大的起伏也可視為未有效控制風險所導致的結果,基金報酬表現如果時常像雲霄飛車般震盪,往往會讓投資人無所適從,難以判斷出場進場時機。
判斷波動程度的風險衡量指標有「標準差」以及「 β(Beta)值」,其中,「標準差」表示報酬率的波動程度,一般用來衡量投資的「總風險」,當基金報酬率的標準差愈大,表示波動程度愈大、風險愈高。
而總風險又可分為由總體因素造成的「系統風險」與由個別因素造成的「非系統風險」。「β值」則是表示個別基金表現對於整體市場風險的敏感度,判斷「系統風險」的指標。當β等於1時,表示基金與市場完全同漲同跌,β > 1表示基金的漲跌程度大於市場,代表風險較大;相對來說,當β < 1時代表風險較小。

3. 用投資組合的效率挑基金:夏普指標與崔納指標

投資組合效率 =

(在一段時間內的)「報酬」/「風險」

俗話說:高風險盼隨著高報酬,但此關係非必然,所以在挑選基金時可以以此標準衡量標的的風險是否有帶來同等比例的報酬,作為衡量基金績效的標準。舉例來說,假設過去一年A基金與B基金的績效同樣為10%,但A基金的波動率是3%,而B基金的波動率是8%,代表A基金在控制漲跌方面有較佳的表現,

夏普值(Sharpe ratio) 與 崔納值(Treynor ratio) 就是衡量投資組合效率的指標,衡量一段時間內,基金每承受一單位風險所獲得的「超額報酬」。

在繼續介紹Sharpe ratio 和 Treynor ratio前我們應先認識超額報酬以及無風險利率的概念。「無風險利率」指的是沒有風險的利息收入,譬如將錢存至銀行定存,定存所允諾的利息即可視為一種無風險利率,因為銀行倒閉的機會不高且一定會在定存到期時歸還定存本金以及支付利息,因此可以視為無風險利率。其他還有像是美國公債,也屬於無風險利率常借稱的標的。

認識了無風險利率後,就可以了解「超額報酬」的意思,它指的是投資組合的績效超過一個被用來作為比較基準的幅度,其中,Sharpe ratio 和 Treynor ratio都是與「無風險利率」比較而算出超額報酬。兩項指標的計算公式如下:

夏普值與崔納值的計算公式:

夏普值 =(報酬率 – 無風險利率) / 標準差
崔納值 =(報酬率 – 無風險利率) / 貝他值

在使用這兩項指標時要注意,指標的數值只能用來比較有同樣無風險利率作為基準的標的,譬如美國的無風險利率和台灣的不同,因此我們無法在計算出台灣境內基金後與美國的基金進行比較。

總結

通常投資範圍越廣、或投資債券比重越高的基金風險相對較低,了解基金的分類後,還要搭配自己的風險承受度,才能挑到最適合的基金。

投資一定有風險,但也不需要過度恐慌。只要挑選適合自己風險承受程度的基金,定期檢視投資部位,就能安心享受投資。

免責聲明:所有交易均有風險,請謹慎投資。本文僅作為教學目的,而非投資建議。

通貨膨脹是什麼?如何避免財產縮水?如何進行通膨投資?

各國央行普遍奉行控制年通貨膨脹2%的原則,也就是說,假設一個人的存款有100萬元,等到明年他的存款的實質購買力只剩下98萬元。即便他的存款金額維持在100萬元,但當世界上流通的貨幣增加了,原本的100萬元的價值也會因貨幣供給提升而被稀釋價值。在這疫情與戰爭加速通膨的動盪世代,我們應如何應對以保護自己辛苦賺得的錢?點進財富101文章和我們一起深入討論吧。

通貨膨脹是什麼?

通貨膨脹(inflation)是指「貨幣的購買力隨著時間持續性的下滑」。一個經濟體裡,如果物價全面性地持續上漲,就可視為通貨膨脹。

通膨為什麼會發生?

自2020年起的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影響了許多人類經濟活動,使得各種規模的企業受到影響,世界各國政府為求降低失業率以及持續刺激經濟,轉而相信現代貨幣理論並進行大量貨幣供給,使得貨幣的總數量膨脹,然而這世界在印鈔時所創造的價值並沒有貨幣總值增加的速度這麼快,所以在自由市場運作後,供給有限的原物料供不應求,因此抬高價格,使得購買者花了比以前更多的貨幣購買原物料,於是再將成本反映給消費者,自此通貨膨脹的效應擴散開來。

通膨有哪些類型?

根據嚴重程度來區分,通膨可分為以下三種:

溫和通膨

溫和通貨膨脹(moderate Inflation)是指較緩和的物價上漲,年上漲率不超過10%。放眼國際,各國央行可接受的溫和通膨率大致是在5%以下。

停滯性通膨

停滯性通貨膨脹(stagflation),是「經濟停滯」與「通貨膨脹」各自的英文所拼起來的組合字,顧名思義就是通貨膨脹造成了經濟停滯,使得GDP無法成長,拖累了國家各方面的發展。

惡性通膨

惡性通貨膨脹(hyperinflation)。我們知道惡性腫瘤是很嚴重的疾病,就像惡性通膨也是一個社會中很嚴重的經濟問題。惡性通膨指的是通貨膨脹迅速發展,導致物價飆漲,人民對貨幣喪失信心,最嚴重甚至會讓人民逐漸放棄使用貨幣進行交易。一般當物價每月上漲幅度超過50%且持續超過一年,就屬惡性通膨。

通膨對我的影響是什麼?

各國央行普遍奉行控制年通貨膨脹2%的原則,也就是說,假設一個人的存款有100萬元,等到明年他的存款的實質購買力只剩下98萬元。即便他的存款金額維持在100萬元,但當世界上流通的貨幣增加了,原本的100萬元的價值也會因貨幣供給提升而被稀釋價值。進行簡單試算,假設今年存款100萬元,明年只剩100 × (1 – 0.02),後年價值剩 100 × (1 – 0.02)²,依此類推,可以發現31年後,100 × (1 – 0.02)³¹,今年100萬台幣的價值只剩下54.55萬,聽起來可能不可思議,但試著比較看看30年前的房價與今日的房價,就比較能想像了。

年度100萬現金的價值
1100.00萬
298.00萬
396.04萬
1083.37萬
1378.47萬
1870.93萬
2068.12萬
2561.58萬
3154.55萬

面對通膨應如何應變?

由於央行企圖壓低通膨至2%,因此凡是資金成本小於2%或是投資報酬率可大於2%的理財方法都可以嘗試。

資金成本小於2%的借貸:

  • 信用貸款(端看個人信用評比以及償還能力)
  • 房屋抵押貸款

投資報酬率大於2%

面對通膨,投資者應更加謹慎地控制資金水位以及避免風險

以下是財富101團隊歸納意見後提出三點「在通膨時代,投資者應維持的投資心態」:

  1. 重視抗通膨資產或債,例如抗通膨債券TIPS(將在往後的文章中詳細介紹)
  2. 將資金配置在較有抵抗通膨手段的國家的貨幣,例如美元
  3. 在詭譎多變的市場中不容易正確估算風險,應降低風險偏好,並正確依照個人風險承受能力設下停損點才能細水長流。

總結

通常在詭譎多變的市場中多數投資人相信「現金為王」,然而若遇上了猛烈的通貨膨脹,現金就成了燙手山芋,此時不妨尋找零風險或低風險的資金停泊理財方式,譬如友站信用卡社有篇介紹優利活存帳戶的文章:2022數位帳戶銀行推薦20間,高利活存最高3.1%帳戶推薦,多少能為你我補回通膨所吃掉的財富。

免責聲明:所有交易均有風險,請謹慎投資。本文僅作為教學目的,而非投資建議。

本金翻倍要多久?投資股票前如何評估投資報酬率?

投資理論有所謂的72法則、71法則、70法則和69.3法則,這些都是用來預估讓投資的資金翻倍(或減半)所需的時間。財富101這次介紹用來計算本金翻倍預估時間的72法則,讓投資者能學習到這項厲害的評估工具。

股票投資常提到的72法則是什麼?

72法則是一個快速、有用的公式,通常用於估算在給定的年回報率下投資資金翻倍所需的年數。 換句話說,它可以計算出投資的年複利回報率,給定投資翻倍所需的年限。

雖然一些電腦上的試算表(例如微軟Excel)都有有精確計算投資資金翻倍所需時間的公式,但72法則是一個能讓投資人利用心算就能快速算出一個大概值的方法。 也因此,72法則經常是投資初學者可以快速應用的利器。

本金翻倍72法則計算 – 簡單小結:

72法則是一個簡化的公式,根據投資的回報率計算出投資價值翻倍所需的時間。

72法則適用於複利利率,對於利率在6%和10%之間的情況下是比較準確的。

72法則可以適用於任何呈指數增長的事物,如國內生產總值或通貨膨脹; 它也可以表明年費對一項投資增長的長期影響。

這個估算工具也可以用來估算在給定的投資期限內,一項投資翻倍所需的回報率。

72法則的公式

72法則可以用兩種不同的方式來確定預期翻倍期或所需回報率。

翻倍年限:72 / 預期收益率

為了計算投資翻倍的時間,用整數72除以預期收益率。 這個公式依靠的是投資期限內的單一平均利率。 這些結論對小數的結果是正確的,因為所有的小數都代表一年中的額外部分。

預期收益率:72 / 翻倍年限

為了計算預期利率,用整數72除以投資翻倍所需的年數。 年數不需要是一個整數; 該公式可以處理分數或一年的一部分。 此外,得出的預期收益率是假設在整個投資持有期以該利率進行複利計算。

72法則一般適用於複利的情況。複利是根據初始本金和存款前幾期的累積利息計算。

如何使用72法則

72法則可以適用於任何以複利速度增長的事物,如人口、宏觀經濟數位、收費或貸款。 如果國內生產總值(GDP)每年以4%的速度增長,經濟將有望在72/4%=18年內翻一番。

這條規則也可以用來計算通貨膨脹導致的貨幣價值減半所需的時間。 如果通貨膨脹率為6%,那麼一定購買力的貨幣將在12年左右價值減半(72/6=12)。 如果通貨膨脹率從6%下降到4%,那麼一項投資將在18年內失去一半的價值,而不是12年。

此外,只要回報率是按年複利計算,72法則可以適用於各種期限。 如果每季度的利息是4%(但利息只按年複利計算),那麼需要(72/4)=18個季度或4.5年才能將本金翻倍。 如果一個國家的人口以每月1%的速度增長,它將在72個月內翻倍,即六年。

如何計算72法則?

以下是72法則的運作方式。 你用數位72除以投資的預期年收益。 結果就是你的錢大約需要多少年才能翻倍。

例如,如果一個投資計劃承諾8%的年複利回報率,那麼大約需要9年時間(72/8=9)才能使投資的資金翻倍。 請注意,8%的複合年回報率在這個等式中被插入8,而不是0.08,得到的結果是9年(而不是900)。

如果1000美元的投資需要9年才能翻倍,那麼投資將在第9年增長到2000美元,第18年增長到4000美元,第 27年增長到8000美元,以此類推。

72法則的準確度如何?

72法則公式提供了一個相當準確但近似的時程表–反映了它是一個更複雜的對數方程的簡化。 要獲得準確的翻倍時間,你需要進行整個計算。

計算一項每期賺取r%複利的投資的確切翻倍時間的精確公式是。

要想知道一項年收益率為8%的投資究竟需要多長時間才能翻倍,你要用以下公式計算。

T = ln(2) / ln (1 + (8 / 100)) = 9.006年

正如你所看到的,這個結果非常接近於(72/8)=9年的近似值。

72法則和73法則的區別是什麼?

72法則主要適用於利率或回報率在6%和10%之間的情況。 當處理這個範圍以外的利率時,該規則可以通過在利率與8%的閾值每相差3個點時從72中加減1來調整。 例如,11%的年複利的利率比8%高3個百分點。

因此,在72的基礎上加1(比8%高的3個點),就可以使用73的規則來獲得更高的精度。 對於14%的回報率,它將是74的規則(增加2表示高出6個百分點),而對於5%的回報率,這將意味著減少 1(表示低3個百分點),導致71的規則。

例如,假設你有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投資,提供22%的回報率。 72的基本規則說初始投資將在3.27年內翻倍。 然而,由於(22-8)是14,而(14÷3)是4.67≈5,調整后的規則應該使用72+5=77作為分子。 這就給出了一個3.5年的數值,表明你必須多等一個季度才能使你的錢翻倍,而從72的基本規則得到的結果是3.27年。 對數方程給出的週期是3.49,所以從調整后的規則得到的結果更準確。

對於每日或連續複利,在分子中使用69.3可以得到更準確的結果。 有些人為了方便計算,將其調整為69或70。

道瓊指數是什麼?

道瓊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商業和金融新聞公司之一。查爾斯-道、愛德華-瓊斯和查爾斯-貝格斯特雷澤在19世紀組建了這家公司。除了著名的道瓊工業平均指數,該公司還創造了其他各種市場平均指數。

道瓊指數重點整理

道瓊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商業和金融新聞公司之一。

道瓊公司於1882年由查爾斯-道、愛德華-瓊斯和查爾斯-伯格斯特雷澤創立。

道瓊公司創辦了道瓊工業平均指數(DJIA),以及許多其他指數。

道瓊工業指數追蹤公有企業,是世界上最受關注的股票指數之一。

道瓊將道瓊工業指數及其他指數賣給了標準普爾道瓊指數有限公司,這是標準普爾全球和CME集團的合資企業。

道瓊是誰?

道瓊不是一個人,而是在1882年創立道瓊公司的三個人中的兩個。查爾斯-道是道瓊中的道,愛德華-瓊斯是瓊斯,查爾斯-伯格斯特雷澤是公司的第三位創始人。1889年,他們又創辦了《華爾街日報》,該雜誌至今仍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金融出版物之一。

道氏以其向公眾解釋複雜金融新聞的能力而聞名。他認為,投資者需要一個簡單的基準來表明股市是在上漲還是下跌。道氏選擇了幾個以工業為基礎的股票作為第一個指數,第一個報告的平均數是40.94。

查爾斯-道還認為,根據不同類型股票的價格走勢,有可能預測股市走勢。根據道氏理論,工業類股票的上升趨勢應該由運輸類股票的類似升勢來證實。查爾斯-道創造了各種市場平均數,以更準確地界定 “工業股票 “或 “運輸股票 “的走向。

什麼是道瓊?

道瓊公司是由查爾斯-道、愛德華-瓊斯和查爾斯-貝格斯特雷澤於1882年創立的公司,而不是這些人自己。查爾斯-道和愛德華-瓊斯在早年親自經營公司,並建立了誠信的聲譽。1902年道去世後,克拉倫斯-巴倫和傑西-瓦爾德隆買下了公司,控制權最終傳給了班克羅夫特家族。

 2007年,新聞集團從班克羅夫特家族手中收購了道瓊公司。

截至2022年,道瓊公司仍然是金融新聞的一個主要來源。其出版物包括《市場觀察》、《巴倫週刊》,當然還有《華爾街日報》。 更重要的是,這些金融新聞機構與新聞集團保持著相當的獨立性。

另一方面,道瓊公司不再直接控制其最初創建的道瓊平均指數。道瓊平均指數由標準普爾道瓊指數有限公司擁有,該公司是標準普爾全球和CME集團的合資企業。

道瓊工業平均指數(DJIA)

人們很容易將道瓊與道瓊工業平均指數(DJIA)混淆。道瓊工業平均指數通常被稱為 “道指”,是世界上最受關注的股票指數之一,包含蘋果、波音、微軟和可口可樂等公司。

道瓊工業指數最初推出時只有12家公司,主要是在工業部門。然而,它後來發展到包括30家公司。最初的公司在鐵路、棉花、天然氣、糖、煙草和石油領域經營。工業公司的表現通常被視為整體經濟表現的代名詞,這使得道瓊工業指數成為衡量更廣泛的經濟健康狀況的關鍵。

 儘管經濟的健康狀況現在與許多其他行業聯繫在一起,但道瓊工業指數仍被視為美國經濟福祉的一個重要指標。

 儘管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很少變化,但偶爾會有一些增減。這些變化往往是分批進行的,並始終保持30家公司的成員總數。

道瓊公司擁有道瓊工業指數以及其他許多代表不同經濟部門的指數。他們包括最古老的指數–道瓊運輸平均指數,它追蹤20家運輸公司,如航空公司和送貨服務。

 另一個主要指數是道瓊公用事業平均指數,該指數追蹤15家美國公用事業股票。

2012年,標準普爾道瓊指數有限公司收購了道瓊指數。S&P Dow Jones Indices LLC是控股成員S&P Global和CME Group的合資企業。

在金融界常聽到有人問:”紐約今天的表現如何?”或 “今天的市場表現如何?” 在這兩種情況下,這些人很可能指的是道瓊工業指數,因為它是最廣泛使用的指數。它比追蹤500支股票的標準普爾500指數和包括2500多支美國和國際股票的納斯達克綜合指數都更受歡迎。

道瓊指數到底是什麼?

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將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和納斯達克(Nasdaq)上交易量最大的30支股票的價格組合在一起。它是一個幫助投資者確定股票價格總體方向的指數。

為什麼它被稱為道瓊?

道瓊工業平均指數之所以被稱為道瓊,是因為它是由查爾斯-道和愛德華-瓊斯在道瓊公司開發的。

道指在股市中的含義是什麼?

道瓊工業平均指數,簡稱道指,是衡量股票市場整體走向的一種方式。它包括30支交易最活躍的股票的價格。當道瓊指數上升時,它被認為是看漲的,大多數股票通常表現良好。當道瓊指數下跌時,它被認為是看跌,大多數股票通常會虧損。

道瓊指數中有哪些公司?

截至2022年6月道瓊工業平均指數成分股:

美國運通公司 AXP 1982

安進公司 AMGN 2020

蘋果公司 AAPL 2015

Boeing Co BA 1987

Caterpillar Inc CAT 1991

思科系統公司 CSCO 2009

雪佛龍公司 CVX 2008

高盛集團 GS 2013

Home Depot Inc HD 1999

霍尼韋爾國際公司 HON 2020

國際商業機器公司 IBM 1979

英特爾公司 INTC 1999

強生公司 JNJ 1997

Coca-Cola Co KO 1987

摩根大通公司 JPM 1991

麥當勞公司 MCD 1985

3M公司 MMM 1976

Merck & Co Inc MRK 1979

微軟公司 MSFT 1999

耐克公司 NKE 2013

Procter & Gamble Co PG 1932

Travelers Companies Inc TRV 2009

UnitedHealth Group Inc UNH 2012

銷售人員公司 CRM 2020

Verizon Communications Inc VZ 2004

Visa Inc V 2013

Walgreens Boots Alliance Inc WBA 2018

Walmart WMT 1997

華特迪士尼公司 DIS 1991

道瓊公司 DOW 2019

截至2022年6月,道瓊工業平均指數的30家公司

可以購買道瓊工業平均指數的股票嗎?

可以通過交易所交易基金(ETF)購買道指的股票。但是投資人無法直接投資於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因為它只是一個指數。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是什麼?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是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3700多支股票的市值加權指數。儘管作為一個泛用的指數,加權卻是嚴重偏重於科技技術公司。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目前是美國甚至是全球金融市場報告的主要指標。

納斯達克指數重點整理

  •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是一個由3700多支股票組成的指數,按市值加權計算。
  • 科技行業佔該指數的一半以上,是任何其他市場部門的三倍以上的指數比重。
  • 截至2022年3月31日,五家超級大盤股公司佔指數權重的40%以上,其中以蘋果公司(AAPL)為首,佔12.25%。

瞭解納斯達克綜合指數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包括在納斯達克股票市場上市的所有股權證券,包括普通股、普通股票、美國存托憑證(ADR)、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和公開交易的合伙企業的單位,以及跟蹤股票,不符合納入條件的是封閉式基金、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優先股、權利、認股權證、可轉換債券證券或其他衍生品的證券。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包括總部在國外的公司的股票,與標準普爾500指數和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這兩個最常被引用的市場基準形成對比。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的計算方法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採用的是市值加權方法。該指數的價值是通過根據股票的當前價格對指數成分股的市值進行加總來計算的。然後,這個總數被調整為一個恆定的指數除數。

納斯達克指數於1971年2月5日推出,指數起始值是100。

該指數在整個交易日內不斷計算,其數值在美東時間上午9:30至下午5:16期間每秒傳播一次。由於對指數成分股最後報告的價格進行修正,指數的收盤值可能會在美東時間下午5:15之前發生變化。

計算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的兩個版本:價格回報指數和總回報指數。總回報指數是指將指數中的公司分配的現金紅利再投資。

由於公司行動,如股票分割、股票分紅或分拆而導致的股價變化,在行動的退出日期進行統計。轉換、股票回購、二次發行或收購後的總流通股的變化,通常在行動生效日期的前一天晚上反映。

指數的資格要求全年都會被審查。不符合資格要求的證券可以在任何時候被剔除,通常是在其最後的銷售價格。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是世界上最廣泛關注的指數之一,由於其在科技公司中的權重很高,所以經常被視為科技行業的替身。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的構成

截至2022年4月29日,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基於所包含的股票的行業權重如下。

科技 – 51.11%

消費服務 – 16.06

消費品 – 8.8

醫療保健 – 7.74

金融業 – 7.43

工業類 – 5.52%。

石油和天然氣 – 1.02

公用事業 – 0.91

電信 – 0.90

基礎材料 – 0.52

截至2022年3月31日,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中權重最高的10支證券是:。

蘋果公司(AAPL) – 12.25

微軟公司(MSFT) – 9.93

亞馬遜公司(AMZN)–7.13%。

特斯拉公司(TSLA) – 4.79

Alphabet Class C (GOOG) – 3.79

Alphabet Class A (GOOGL) – 3.59%。

Nvidia公司 (NVDA) – 2.93

梅塔平台(META) – 2.21

博通公司(AVGO) – 1.11

Costco Wholesale (COST) – 1.1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的市場表現

根據晨星公司的數據,在截至2022年4月28日的10年間,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的年化收益率為15.4%。

2022年第一季度的9.1%的跌幅是納斯達克綜合指數自2020年第一季度因COVID-19大流行病襲擊而損失14.2%以來最糟糕的一次。納斯達克指數在2022年4月下跌12%,是自2008年10月全球金融危機最嚴重時下跌17.4%以來最糟糕的一次。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在2022年3月中旬達到了熊市的一般定義,從2022年1月3日的峰值下跌了20%以上。從那時起,該指數出現了強勁的緩解性反彈,到4月初大約將其損失減半,然後在接下來的一個月里將這些收益全部收回。

由於納斯達克綜合指數被歷史上不穩定的技術部門所主導,該指數的表現往往比標準普爾500指數或道瓊斯工業指數的表現更不穩定。

納斯達克指數介紹總結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的崛起得益於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最成功的公司的快速增長,包括微軟和最近的蘋果和Alphabet。

在一個基於市值的指數中取得如此長期的成功,其反面是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是非常頭重的。前五大公司(以及包括Alphabet兩類交易股票在內的六隻股票)佔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權重的40%以上。

此外,該指數中普遍存在的高增長股票往往對經濟更加敏感,因此波動性更大。當市場表現良好時,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可以一枝獨秀:儘管3月份表現不佳,但它在2020年上漲了43.6%,而在2019年則大漲了35.2%。當大環境不佳時,有可能會如2008年的-40.5%損失,或像是今年(2022年)的前兩季表現。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