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離課稅(Separate Taxation)是指將特定類型的所得獨立於綜合所得稅之外,採用固定稅率課稅的制度。這些所得不納入綜合所得總額,避免影響累進稅率級距,對於高所得者而言,具有節稅效果。
分離課稅適用所得類型與稅率
以下是常見的分離課稅所得類型及其適用稅率:
所得類型 | 稅率 | 說明 |
---|---|---|
股利所得 | 28% | 可選擇合併計稅或分離課稅,依個人稅負情況選擇最有利方式。 |
利息所得 | 10% | 包括公債、公司債、金融債券、短期票券等利息收入。 |
結構型金融商品所得 | 10% | 包括結構型商品交易所得。 |
房地合一所得 | 15%-45% | 依持有期間長短課稅,最短持有期間稅率最高。 |
中獎所得 | 20% | 包括統一發票、公益彩券等中獎獎金。 |
退職所得 | 6% | 包括退休金、資遣費、離職金等。 |
文物或藝術品所得 | 20% | 交易收入為成交價的6%,再乘以20%稅率。 |
分離課稅的優缺點
優點
- 稅負可控:適用固定稅率,避免因納入綜合所得而提高稅率級距。
- 申報簡便:多數分離課稅所得在收入時即已扣稅,減少報稅時的繁瑣。
- 節稅效果:對於高所得者,選擇分離課稅可降低整體稅負。
缺點
- 低所得者不利:固定稅率可能高於其綜合所得稅率,導致稅負增加。
- 無法抵扣:分離課稅所得無法享有綜合所得稅的各項扣除額與抵免。
分離課稅的申報與繳納方式
所得類型 | 申報方式 | 說明 |
---|---|---|
股利所得 | 於綜合所得稅申報時選擇 | 可選擇合併計稅或分離課稅,系統會自動試算最有利方式。 |
其他分離課稅所得 | 由支付單位代扣代繳 | 在支付時即扣稅,無需納入綜合所得稅申報。 |
節稅建議與注意事項
- 高所得者:建議評估分離課稅是否較有利,特別是股利所得部分。
- 低所得者:應試算合併計稅與分離課稅的稅負,選擇最有利方式。
- 投資規劃:選擇適用分離課稅的投資工具,如結構型商品,可達到節稅目的。
延伸閱讀: